内蒙古再提"套内面积" 公摊"糊涂账"该如何厘清?
时间:2022-08-3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公摊面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解决公众诟病的关键在于让公摊面积“晒在太阳下”。当务之急是明确公摊的明细,厘清交付标准。

“买了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只有61平方米;卧室面积只有9平方米,1.8米的床都放不进去;厨房放不下大冰箱、卫生间放不下洗衣机;销售说的31%公摊面积,变成了46%,得房率仅有54%……”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山东青岛一个高层住宅项目的业主在收房时发现公摊面积过大,实际使用面积过小,46%的公摊面积再次推高了这个话题的热度。

在青岛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后的反馈答复中,该住宅所在的超高层住宅楼之所以公摊面积比较大,主要是墙体厚度大,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外墙一半厚度计入套内建筑面积,也就是说,原本就只有70%左右的得房率,又被厚重的墙体影响了实际使用体验。

规则讲明白了,但业主心理上的坎依然难越:公摊面积到底包括哪些、有没有约束,公摊面积过大是否合理,能不能取消公摊面积制度,按照套内面积计价会有哪些变化?

目前,我国住宅交易主要以建筑面积计算价格,公摊面积屡遭诟病,一方面是得房体验与销售承诺有差异,另外也有开发商在“高低配”项目中,将公摊面积挪至高层建筑导致公摊不均,甚至有小部分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赚盈利。

但在实际执行中,公摊面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公共服务配套也与居住的舒适度挂钩,解决公众诟病的关键在于让公摊面积“晒在太阳下”。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近日已经开始尝试传递出变革的声音,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列为近期亟需修订的立法项目建议上报住建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摊面积是由建筑的复杂性决定的,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小越好,当务之急是明确公摊的明细,厘清交付标准。

“但是按照套内面积计价是可行的道路,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性价比。”张大伟强调说。

公摊的定义

到底什么是公摊面积?作用是什么?

直白来讲,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后者就是公摊面积。

2001年6月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2007年《物权法》(第70条)均明确,购房者所购置的商品房,都应载明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以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或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也就是说,日常居住生活所必要的公共服务建筑,有一部分是包含在公摊面积中的。

“正规的公摊是必须有的,否则居住舒适度不存在。公摊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的公摊意味着社区的舒适性降低。”张大伟举例说明,同一栋楼两梯两户的公摊,要比一梯两户的大;只有楼梯和既有楼梯又有电梯的住户,其公摊面积是不一样的;公共设施、走廊越多公摊就越大;楼梯高度越高公摊越大。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指出,用减少电梯间、楼梯间或门厅面积,设计一梯多户,取消避难层等方法,尽管可以缩小公摊面积,但社区的舒适度、安全感也降低了;再比如,开发商“偷面积”,貌似套内面积增加,但占用了公摊,导致小区整体环境受损。

而套内建筑面积,进一步包括了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回顾可以看出,前述青岛项目套内实际使用面积过小,主要是被高层建筑的墙体侵占了实际使用面积。

业主想知道的是,到底46%的公摊面积是否合理?近一米的外墙是否过大?是否为业主想要的居住所必须的公摊?

实际上,现行规定对于公摊面积大小没有比例限制,主要与新盘项目的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有关。

李宇嘉认为,前述青岛项目若在规划设计和报批、销售宣传时的公摊与46%有差异,就要走仲裁的解决路径了。

“不过,由于公摊的计算、范围、规划设计等太过专业,需要归属管理部门做出引导。这样做,有利于规范开发商的经营行为。”他强调说,毕竟,业主对共有和专有部分的房价支付是一样的,但开发商支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要警惕有意做大公摊,降低开发成本的行为。

公摊的“猫腻”

公摊的范畴清楚了,但购房人对公摊的质疑,还源于公摊面积的一些“猫腻”问题。

比如,开发商明确电梯间、楼道间、楼栋大堂属于公摊面积,但一边收物业管理费,一边将广告收入据为己有;比如,游泳池、地上停车场是共有部分,对外营业却收入不明;比如,电梯和楼道要精装修吗?墙体要取暖吗?即便要装修、要取暖,但标准肯定不一样,成本一定会低一些,与套内成本形成了盈利差异。

据张大伟介绍,的确有小部分开发商是利用公摊赚额外的钱。很多城市都有限价政策,但大部分都是限制了建筑面积单价,这种情况下,有开发商想办法在建筑面积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在期房购房合同和期房收房这个双合同中,增加使用面积,变相增加了单价,在买卖合同中设置了陷阱。

公摊不均的例子也比较普遍。以“高低配”项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