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亿元险资服务实体经济三年考:债券投资大增62%股票与基金配置提升45%
时间:2022-08-26 00:00:00来自:证券日报字号:T  T

为进一步推动保险资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保监会于2019年8月份发布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目前该规定落地已逾三年。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就近三年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与难点,采访了多家保险资管公司。

近三年来,保险资金坚守“稳定器”“助推器”及“压舱石”的功能定位,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46万亿元,较2019年6月末提升40.8%。其中,债券余额9.7万亿元,增长62.1%;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合计余额3.2万亿元,增长45.4%;银行存款余额2.6万亿元,增长8.6%。

近三年来,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提升,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新难题,例如,保险资金与产业资本融合力度有待加强,服务途径和方式仍有改善空间。正如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所说,保险资金不仅面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要思考如何在新格局、新环境、新经济背景下,更深入地融入国家战略、实体经济、民生建设及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与发展之中。

风格转变:

收缩间接融资扩大直接融资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融资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途径为主,而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股票、基金、另类投资等直接融资形式,在丰富资金供给、优化融资结构的同时,直接注入实体经济的血脉,切实服务金融市场改革。”曹德云表示。

“实体经济资金有效供给平稳增长。”7月21日,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银保监会切实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安排,以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截至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46万亿元。

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债券余额9.7万亿元,占比39.66%;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合计余额3.2万亿元,占比13.02%;银行存款余额2.6万亿元,占比11.69%;包括长期股权、另类投资在内的其他投资8.71万亿元,占比35.63%。

与三年前相比,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提升及运用体系不断完善,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一个显著变化是险资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等方式助力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作用持续凸显,而通过银行存款等助力实体经济间接融资的比例持续缩小。

据记者梳理,截至今年6月末,险资债券配置比例增至39.7%,较3年前提升5.2个百分点;而银行存款配置比例为11.7%,较3年前下滑3.5个百分点。此外,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今年3月份表示,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票、股权三者的占比保持在近60%。

除上述变化外,近三年,一些长线资金持续注入保险资金的“资金池”。泰康资产副总经理、基础设施及不动产投资中心负责人李振蓬表示,“近年来,随着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者范围扩大,特别是将基本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纳入其中,有助于保险资管机构更好地引导长期资金对接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建设。”

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持续拓宽。人保资产首席投资执行官崔斌表示,“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日渐拓宽,目前已成为国内可投资大类资产类别最丰富的主流金融机构。从品种上,保险资金涵盖权益、债券、另类股权债权、优先股、永续债、不动产、衍生品等类别;从阶段上,横跨创投企业、股权基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在各类投资路径中,保险资管产品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保险资管产品具有交易架构清晰、投资链条短、直接对接实体项目等优势。目前,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保险系金融产品,已成为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曹德云表示。

优势尽显:

积极融入经济发展大局

近三年来,保险资金持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持续布局交通、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同时,配置重心渐渐向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碳”及绿色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等方向倾斜。

据保险资管业协会披露,截至去年年末,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中涉及新基建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达1140.20亿元,主要投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数据中心;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登记规模达4179.97亿元;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规模达1.06万亿元。

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寿相关领域存量投资规模2.71万亿元;中国平安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元;中国太保资产累计发起设立另类投资产品187个,划款金额逾30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市政、能源、环保、棚改、水利等行业。

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司投资模式进行适应性改变,以发挥长期资金投资优势。一是投资大类资产比例改变,固收类资产配置下降,股权配置比例大幅提升;二是在投资覆盖行业和区域方面,公司紧密跟踪新形势下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发展机遇,布局科技创新、新基建、制造业升级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