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龙口,很多人会想到“龙口粉丝”,但一座千亿GDP的县级市不止是细细的粉丝支撑起来的。在新出炉的全国百强县榜单中,龙口晋级第九名,成为了北方唯一一座挤进前十的县级市。龙口目前已有9家上市公司,近期又有2家公司IPO获核准,数量上继续在山东省县域内称雄。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走访调研龙口,试图解开其成长为县域资本市场高地的密码。
认识龙口
来到龙口,首先更新了一个认知:龙口粉丝并非龙口特产。之所以被称为“龙口粉丝”,是因为最早这些粉丝从龙口港装船外运,为与烟台其他地区的粉丝区别开来,包装物上标以“龙口粉丝”字样,始称“龙口粉丝”。而这里提到的龙口港,正是龙口早年间崛起的重要依托。
从地图上看,龙口虽然偏居一隅,但实际上这里的人员、物资交流相当频繁。龙口海运发达,是山东重要的海上门户,龙口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规模居全国地方港口之首。
自明清时期起,龙口的货运、客运逐步兴起,漕粮自淮入海,途经龙口运往天津,有着“海舶木棉来自江南,稻菽来自辽东”之说,并且当时山东人口多由龙口流向东北,每年往来旅客有万人之众。
到了现代,龙口港继续发展,目前已有铝矾土、煤炭、液体化工3个千万吨级货种,百万吨货种达十余个,这些也支撑起了龙口高端铝材、化工材料等支柱产业。并且龙口港已开通78条国际航线,可直通58个国家和地区,是环渤海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靠海吃海”,但龙口有不一样的做法。
在龙口,沿着石黄路向西一直走到海边,一座陆域人工岛屿——“裕龙岛”便展现在眼前。岛上,一个“世界级”的石化项目,总投资超千亿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它作为山东省地炼整合的“重武器”,也承载着未来龙口二次腾飞的希望。
“龙口最近挺热闹,我们金融服务中心一天最多接待了6批投融资机构调研。”龙口市副市长聂永茂告诉记者。近期,龙口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行业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前来“掘金”。
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去年,龙口累计开展外出招商160余次,接待客商640余次,与格力、华为等知名企业积极进行洽谈,掀起了全市招商引资的新高潮。
龙口市隶属于山东烟台,多年来一直是山东县域经济重镇。海洋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传统,培育了龙口人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的商业传统。龙口人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吸引资源、人员聚集。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龙口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在国际颇为知名,在疫情之前,每年接待大量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游客,并且周边的国际会议中心、5A级景区也时常人满为患。
如今,龙口城镇化率已超70%,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各占比约48%。近两年的疫情之下,龙口各项经济指标也保持良好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龙口地区生产总值633亿元,可比增长5.4%,高于烟台市0.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烟台市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按自然口径增长3.8%。
除此之外,目前当地已有9家上市公司,并且近期又有两家公司获证监会核准首次公开发行,龙口上市公司家数即将扩充至11家,这一数量继续在山东省县域内称雄。
产业结构
龙口这个“百强县”到底强在哪?研究其产业结构能找到答案。
“中国交通铝材名城、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龙口市市长李万平向记者列举了几个龙口拥有的名牌标签,从中龙口的产业结构便可管窥一二。
“过去,龙口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两大支柱产业上,一个是铝加工产业,另一个是汽车零部件产业。”聂永茂告诉记者,多年来,龙口高端铝加工产业链上成长起来了二十多家骨干企业,产品覆盖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及轻量化、船舶、生活用品等方面。
聂永茂介绍,龙口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产业规模大,已形成车身轻量化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系统、轮毂产品四大集群。拥有生产企业180多家,资产总额200多亿元,年出口超过4亿美元,吸纳从业人员约6万人,起到了较强的带动能力。
围绕这两大产业支柱,龙口诞生了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南山铝业是南山控股旗下子公司,在1999年12月登陆上交所,成为龙口第一家上市公司。汽车零部件产业中,2010年,从事车轮钢圈研发生产的兴民智通和从事车辆制动装备的隆基机械相继上市。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多家公司迅速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并带动龙口当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南山铝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南山铝业上市之初名为“南山实业”。2007年之前,公司主业为纺织与铝材加工,随着2007年控股股东将其约40亿元的热电、氧化铝与电解铝资产置入与毛纺资产的置出,南山铝业成为全球唯一在同一区域拥有完整铝产业链的企业。
多年来,南山铝业不断壮大其在铝产业链上的布局,一方面扩大规模,将各生产环节之间产能相匹配,另一方面在产业链终端产品上升级,从高精度铝板带材,到超薄铝箔、轨道交通用材、汽车板、航空用材等,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