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略: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或有哪些特征?
时间:2022-08-16 00:00:00来自:中金公司字号:T  T

全国各省(市、区)近期陆续公示有望成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名单扶植“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近年特色产业政策之一。继2019年5月、2020年11月和2021年7月工信部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后,近期全国各省(市、区)开始陆续公示有望成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名单,据各省市工信相关部门名单的初步整理,目前已公示超4000家可能成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1。数量上可能相比前三批的企业数量有进一步提升(前三批分别为248/1744/2930家),其中浙江省公示企业数量超过600家,反映出国家对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中小企业的积极支持。我们基于公示名单,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可能成为A股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600家2,初步梳理出前三批和第四批正公示名单中的A股企业。

时代搭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有望成为中国的“隐形冠军”。2010年开始我们高度关注中国的产业升级趋势,无论从制造业整体还是重点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以及过去在手机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的案例,都突出反映中国的产业升级趋势。2021年中国出口份额在全球仍逆势抬升,反映“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和认可度的提升,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了发展舞台。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给予配套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未来有望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自己的“隐形冠军”。我们认为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将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第四批有望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上市公司分布特征。我们基于各省市名单梳理的有望成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板块和行业分布特征与前三批较为相似,具体包括:1)重点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前三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共70%的企业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而有望成为第四批的上市企业在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占比分别为37%和28%,且2020年以来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节奏有所加快。2)行业分布重点在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制造领域。前三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中来自机械、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数量占比分别为24%/13%/12%/12%/9%,前五大行业市值占比约80%,有望成为第四批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最高的行业是机械、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和国防军工(25%/19%/11%/8%/7%),市值占比也高达69%。3)企业以中小市值为主。前三批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约有79%的公司当前市值小于100亿元,并有50%的公司低于50亿元,仅5家公司已成长壮大至500亿元市值以上;有望成为第四批的企业中,中小市值占比更高,约58%公司当前市值低于50亿元,高于500亿元的公司有5家。

有望成为第四批的企业和前三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质量均较为突出。我们综合上述上市公司自下而上梳理财务指标,业绩特征具体包括:1)1Q22专精特新组合收入和利润增长相对有韧性,在A股业绩增速放缓背景下仍实现34%的盈利增速,高于A股其它可比板块,1Q22相比1Q19的三年复合盈利增速为36%;2)我们汇总的专精特新组合盈利能力高于A股整体,1Q22组合ROE(ttm)保持稳定的较高水平,并未出现A股其他板块的下滑现象,同时组合公司的毛利率也保持平稳,并未出现大幅下降现象,一定程度表明其技术核心竞争力优势;3)2018年以来专精特新组合保持相对较高的资本开支增速,1Q22资本开支增速49%,继续高于A股其它板块,可能对应未来整体增长机会较多,研发费用率虽然低于科创板,但稳步提升且高于创业板和A股整体。综合看,受政策支持的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增长趋势和质量好于制造业整体,我们利用上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编制的指数回溯,2019年以来在成长蓝筹占优的风格之下,“专精特新”指数整体表现与创业板指接近,并且大幅跑赢中证500,业绩的高质量增长已部分反映在股价超额收益中。

关注“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估值层面上,“专精特新”上市公司2020年以来的滚动市盈率估值低于创业板指成份和科创板整体,有望成为第四批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当前估值约为46倍,具备一定的估值吸引力。当前券商机构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覆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前三批和有望成为第四批的上市企业中仅57%的公司有券商盈利预测,从机构持仓比例看,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四批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重仓持股比例约为6.0%,相比自由流通市值占比约超配0.8%,并未出现交易过度拥挤。在当前宏观基本面修复延续且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之下,市场往往更聚焦相对稀缺的增长领域,结合“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整体较好的基本面,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我们认为专精特新主题依然具备较好的关注价值,尤其是在技术相对短板、国产化率相对较低领域具备优秀竞争力企业的自下而上机会。我们在正文也列示了中金公司覆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