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包括量化在内的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规模不断壮大,板块和个股波动加大不可避免。如何让投资人获得“稳稳的幸福”,吸引更多居民财富进入证券市场,成为每家私募管理人的必答题
当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遇到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会是怎样一种情景?
今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大,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863点低位。板块轮动节奏也明显加快,各大板块轮番登场,叫人应接不暇。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头部私募,也会遭遇“滑铁卢”。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平均最大回撤幅度超过8%。
面对波动加大的市场,头部私募开始探索平滑净值波动的各种方法。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包括仁桥资产、远信投资在内的多家百亿级私募尝试使用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部分明星私募还采取引入金融工程团队、增加行业覆盖范围等措施,力图降低净值波动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包括量化在内的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规模不断壮大,板块和个股波动加大不可避免。如何让投资人获得“稳稳的幸福”,吸引更多居民财富进入证券市场,成为每家私募管理人的必答题。
新挑战:板块和个股波动加大
“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不涨,而是波动率太大。如果在向下的大幅震荡中将筹码抛弃,对投资人和基金经理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沪上某知名百亿级私募的基金经理张远(化名)皱着眉头,向记者吐露心声。
“近两年,板块和个股的波动明显加大。我清晰地记得,2017年时,如果重仓股跌幅超过5%,我们就要高度关注和警惕,净值回撤超过7%则必须采取风控措施。而现在,个股下跌5%都不算太大的波动。”张远直言。
正是因为波动加大,张远今年以来的投资很痛苦。他回忆道,4月公司部分产品净值由于触及预警线被迫大幅减仓。但仅仅两个月之后,持仓中的很多标的股价创出新高,产品净值修复程度却很小。
张远遇到的窘境并非个例。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房地产板块最大回撤幅度超过25%,新能源指数同期最大回撤幅度接近40%,光伏指数同期最大回撤幅度更是高达42%。从个股走势来看,截至8月10日,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今年以来振幅(最低价与最高价相比)高达43.7%,贵州茅台同期振幅为24.71%,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新能源相关标的也经历了股价腰斩的情形。
在此背景下,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截至7月底,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最大回撤幅度为8.67%,较去年的6.5%明显提高,接近2018年的8.95%。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最大回撤幅度呈现连续上升势头。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百亿级私募平均最大回撤幅度分别为3.57%、4.71%和6.5%。
“近几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快速增长,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万亿元。不过,绝对收益属性的资金对风控较为严格,在市场快速回调时减仓动作很快,而且量化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个股或板块的市场趋势,因此市场波动加大是必然结果,也是中长期趋势。”某资深私募研究员坦言。
新打法:借助量化等手段平滑波动
3月初,某平台型私募在线上举行了一次投研会议,会议的主题便是讨论“是否需要使用对冲工具”。
“按理说,做价值投资,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市场越跌应该越买。”
“但是,作为资产管理机构,控制波动也很重要。投资人如果拿不住,我们的越低越买意义就不大了。”
……
会上,基金经理间激烈争执着。会议开了1个多小时,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决定使用衍生品对冲一定的风险。“回过头来看,这次选择是对的。”该私募的相关人士说。
面对波动加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私募开始探索平滑净值波动的各种方法。
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夏俊杰坦言,股票是长期回报最高的大类资产,但其最大劣势在于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因此管理人必须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工具、策略。仁桥资产相关人士近日透露,目前公司会阶段性使用一些股指期货工具,同时学习期权等相关对冲工具。
远信投资基金经理谢振东也表示,今年以来,为了降低净值的波动,组合不仅自下而上配置了一些安全边际高的品种,还采用了一些对冲手段,因此今年以来产品整体表现相对平稳。
除了探索使用更多对冲工具,部分主观多头私募还借助量化手段来降低净值波动率。
清和泉资本创始人刘青山表示:“上半年市场的波动超出我们预期,在后面的操作中,我们会增加行业的覆盖范围,以求降低净值波动率。另外,公司引入了金融工程团队,能更好地把控市场情绪,尽量把操作做得更加完善。”
据了解,清和泉资本于今年初引入了金融工程团队,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紧密跟踪市场情绪、交易特征、行业个股层面的驱动因素等,辅助投资决策。
无独有偶,张远也表示:“公司未来可能引入具有量化思维的人才,在检测市场情绪、强化投资纪律方面提供建议,从而降低波动。”
“公私募行业均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波动。大起大落的基金持有体验很难让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