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1.央行、银保监会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自2022年9月9日起实施。推动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提高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将稳妥有序组织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持续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同时持续加强对保险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督管理,提升保险公司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外币贷款减少311亿美元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1-7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35万亿元,同比多增5150亿元。7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615亿美元,同比下降8.8%。7月份外币贷款减少311亿美元,同比多减282亿美元。
3.证监会谈个别中国企业计划自美退市: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
有记者问:最近,个别中国企业宣布启动自美退市,证监会有何看法?
证监会答: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情况。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根据相关企业公告信息,这些企业在美国上市以来严格遵守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证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中国证监会尊重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境外上市地规则作出的决定。我们将与境外有关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共同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4.北京发布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这是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互联网3.0特征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5.银保监会谈“保交楼”: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通气会上表示,对保交楼金融支持,银保监会积极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租赁住房建设,支持项目并购重组,以新市民和城镇年轻人为重点,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与各方工作协同,配合积极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6.国家能源局: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第二产业用电量51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第三产业用电量1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9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用电量32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用电量8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5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
7.国家医保局: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可临时性纳入医保报销
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按照基本医保有关规定,为更好保障诊疗需求,凡被列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药品,可以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印发通知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因此参保患者使用该药时医保基金可按规定予以支付。
8.上证报:携手加仓细分行业龙头内外资机构继续看好A股
上证报文章指出,细分行业龙头成为内外资机构一致加仓方向。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相继披露,公募、QFII的布局路线图逐渐浮出水面。整体来看,先进制造行业的细分龙头颇受机构青睐。展望后市,均衡打法也成为机构共识。数据显示,在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67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QFII的身影。从QFII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来看,在67家上市公司中,QFII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超过5%的公司共有5家。今年以来,成长风格表现占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以重仓大金融和消费板块见长的QFII进攻性明显增强,其加大了对细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