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体系"从有到优" 资本市场谱写普惠金融"中国策"
时间:2022-08-11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十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结构日益丰富、服务更加多元。覆盖产业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上下贯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步入“从有到优”的发展阶段,为经济转型升级引入了金融“活水”。

十年间,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各板块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市场整体的包容性、适应性、覆盖面大幅提升,服务企业的种类、数量显著增加。

十年间,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服务国家双创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大批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实现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经营效能的提升。

多层次资本市场步入“从有到优”的发展阶段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之路由此启程。2012年,由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具备了“多层次”的雏形。

近十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构建。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设立运行,很快迎来“万家时代”,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出现跃升;同时,区域性股权市场步入规范发展,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持续推进。

2018年,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宣布推出,开启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升“硬科技”企业质效的新篇章。2019年,以分层管理为核心的新三板综合改革启动,新三板精选层于次年设立。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三创四新”企业得到更大的资本市场支持。

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运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总体目标,为资本市场探寻普惠金融“中国策”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科创板制度规则持续完善,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布局、更趋成熟,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普惠金融之路站上新的起点。

如今,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适度竞争、互补互联的格局,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金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着力营造各方“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生态,加快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将不断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出现“双升”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支持,促进跨周期、跨产业、跨群体分散风险,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财富管理需求,成为金融体系改革发展新的、更高的要求。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

十年间,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服务上市公司的广度、深度显著扩展,股债融资规模累计达到55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4832家,全国股转系统共有挂牌公司6728家,全国共设立了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2013年至2022年上半年,A股公司IPO和再融资的金额合计达到13.59万亿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达约1.8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同期,交易所债市不断壮大,形成了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可转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品种体系;期货市场已上市包括商品、股指、国债期货和股票期权在内的96个期货期权品种。

十年间,上市公司质量、市场结构等指标明显优化,各行业、各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和挂牌企业群体分布在90多个行业大类,其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的角色更加凸显。根据数据,截至6月末,A股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的市值占比,由十年前的约10%增长至约30%,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高风险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压降,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证监会共对上市公司移送稽查立案232家次,与之前三年比增长82.7%;共有77家公司退市,是之前三年的6倍。

十年间,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双双提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徐明认为,十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他表示,我国企业众多、企业业态丰富、差异极大。不同规模、不同类型、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