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厦门市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演练上,一辆黑漆造型、线条硬朗的大巴亮相,这并不是普通客车,而是一辆名叫“虎鲸”的高科技车。
“虎鲸号”集成了现场勘查、取证分析和综合指挥等多种功能,相当于一座移动的取证实验室。早在2018年,“虎鲸号”现场勘查取证专车就登上央视“大国重器”栏目。“虎鲸号”的创造者为美亚柏科,该公司深耕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二十余载,现已为市占率超过50%的行业龙头。
2019年,美亚柏科战略引进国投智能,加入“国家队”开启二次创业。站在新的平台上,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发力新网络空间安全、新型智慧城市两大新业务赛道。与此同时,公司客户从政府端向企业端拓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日前,美亚柏科董事长滕达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讲述了公司炼就行业排头兵的历程,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软硬件一体化创新
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IT企业的核心业务还是卖组装电脑。从小醉心计算机、毕业于厦大电子工程系的滕达主动迎向风口,创办了一家以组装PC机和代理电脑、服务器的公司。
1999年,机缘巧合,滕达带领着他的小公司,进入国内电子取证行业的“无人区”,美亚柏科也由此诞生。“当时厦门一家本地执法单位,询问我们能不能做开源舆情检索与互联网取证的项目,我和原董事长刘祥南找来他的学生,以及厦大计算机系的老师,一起研发出客户需要的产品。”滕达说。
2000年后,互联网高速发展,加上社会对可信网络建设的需求,凭借前述项目,美亚柏科从一家区域型代理销售公司,成长为一家全国性的IT企业。2002年,美亚柏科开发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设备的“开山之作”——“计算机取证勘察箱”。此后,公司真正走上软硬件一体化创新的道路。
“我们创业初期的最大困难是当时市场对软件的价值不太认同。我们找到一个软硬件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把硬件变成装备,软件变成平台,结合成为一体化的平台,美亚的发展得益于找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模式。”滕达说。找准发展模式的同时,美亚柏科也从代理销售型公司,往自主研发型的软件企业转变。在滕达看来,“创新即研发,研发即投资,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创新”。采访中,“创新”一词被滕达提及40余次。
“一次性创新不难,但要保持一个企业的持续创新,是难上加难。在研发上,我们二十几年来一直毫不犹豫地持续投入,就是为了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滕达说。
美亚柏科最近三年研发投入总计达13亿元。其中,2021年,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共5.4亿元,占全年营收的比重超过21%。同年,公司入选新型媒体智库时代商学院发布的“2021年度创业板研发驱动力百强榜”榜单,并居于榜首,公司近七成员工为研发人员,数量近3000人。
目前,美亚柏科已成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标准的主要输出者:拥有电子数据取证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参与了电子数据取证2项国家级标准和13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截至2021年末,美亚柏科共获得授权专利428项,其中发明专利271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外观设计专利86项;有效注册商标89项,软件著作权814项。
打造国民共进标杆企业
敲钟上市,是美亚柏科创立以来的第一个里程碑。2011年3月,美亚柏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第一股。上市十余年,美亚柏科的营收规模从上市前(2010年)的1.88亿元,已发展至去年的25.35亿元,增幅超过12倍。
美亚柏科的裂变增长,也离不开第二个里程碑事件——加入“国家队”。2019年7月,美亚柏科战略引进国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国投智能,后者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彼时,美亚柏科处于稳健发展中,为什么选择稀释股权,主动引入国资?滕达表示,进入央企序列,相当于登上更大的平台,能够获取更好的创新机会,接触更好的资源。
加入国投后,美亚柏科多个合同单体订单突破1亿元,承接多个国家部委核心的数据平台示范项目,获得了核心网络安全资质。对外,国投集团将美亚柏科作为内部资源向广东、浙江、广西、江西等省级战略伙伴推介,深度参与当地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业务合作。对内,公司与国投旗下企业开展了多项业务协同。
如何给现在的美亚柏科定位?采访中,滕达给出明确目标——打造国民共进的标杆企业。“网络安全行业刚起步时,用民营机制做创新是非常合适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加入国家队,则符合国家对产业培育的政策。经过这三年的融合,我们提升了对国家级政策信息的理解能力,团队更有使命感了。”滕达说。
2019年10月,国投集团发布《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美亚柏科被纳入首批试点企业。这意味着国投智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企业市场主体责任的探索,有了新的制度支持。在稳定的法人治理架构下,国投智能给予了美亚柏科充分授权,使其有更多的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权利。
今年3月,美亚柏科入选了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科改示范行动”是国企改革的又一专项工程,旨在选取改革创新紧迫性较强的国有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