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如何碳达峰? "十四五"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13.5%
时间:2022-08-0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工业领域碳达峰对于全面实现碳达峰至关重要。

8月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就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下一步将启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去年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到现在下发具体实施方案,在政策方面来说,其内容更科学细致,逻辑更严谨。对工业碳达峰的指导是越来越具体,从实施上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也更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去年提出“双碳”目标,到现在的《方案》,其时间点和节奏上把握比较准确,更有利于工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

钢铁等行业进行煤炭减量替代

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工业领域碳达峰对于全面实现碳达峰至关重要。因此,《方案》提出,要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方面,《方案》指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有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对此,林伯强表示,节能降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节能,即通过技术进步来尽可能节省能耗,还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等来减少能耗;其次是积极寻求替代,用天然气和清洁能源把传统的煤炭替代出来,通过电气化来走减少煤炭这条路。

关于电气化的终端改造方面,我国终端用能电气化改造进展情况如何?林伯强指出,技术上并不算难,关键是价格比较贵,而且现在电力主要还是以煤电为主,现实中运用天然气的压力也比较大,特别是目前供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用火电来支持电气化不利于碳减排,所以只能通过新能源来支持电气化,这样才能是真正绿色的发展。长期而言,肯定要走电气化这条路,因为今后风能、光伏这样的清洁能源主要是以电的形式出现的。

董秀成建议,在我国高耗能产业如何减煤方面,可以通过把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里,从而促进减排降碳。

在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方面,《方案》还明确,要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工业减碳去碳。布局“减碳去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突破推广一批高效储能、能源电子、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以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积极推行绿色制造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许多国家对工业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也要求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绿色制造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方案》中着重提出,我国将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汽车、机械、电子、纺织、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家层面在制造业发展战略中也把绿色发展确定为基本方针,全面部署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林伯强表示,绿色产业链和传统制造业相比,区别是生产全过程更清洁干净低碳,另外也与新能源系统紧密相关,包括风电、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储能、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智能电网等,这也是今后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方向。

董秀成表示,绿色产业链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