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家!随着晋拓股份和益方生物近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00家。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上海板块”又一个里程牌。
2019年22家,2020年41家,2021年48家……最近三年,乘着科创板的东风,上海新增A股上市公司逐年递增。
回首32年来上海企业走过的A股印迹,破百家用了约10年,第二个和第三个100家均用时约5年,而第四个100家的诞生,仅用时2年。
不同于老牌上海本地股身上的历史感,近年涌现的上海A股上市企业,“硬科技”底色渐浓。科创板开市以来,上海新增的121家A股上市公司中,科创板企业达66家,占比超过50%。
互联网时代错失BAT的上海,当之无愧地收获了这波“硬科技”红利。
步子快了,体格也壮了。以2022年7月底收盘价计算,上海40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28万亿元,约为上海2021年GDP的1.69倍。其中,总市值千亿元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达14家;总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144家。
无论上市企业数量还是总市值,在全国城市中,上海均名列前茅。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二,总市值位居第三。
从7到400
32年见证资本市场发展
7月25日,铝合金压铸行业的晋拓股份和创新药领域的益方生物双双登陆A股,1家沪市主板1家科创板,将上海A股上市公司送上了400家关口。
此时距离上海A股上市公司达到300家,刚刚过去了2年。
回首上海4个100家A股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表,从1990年的12月19日算起,上海板块公司破百用了约10年,从100家到200家用时约5年,从200家到300家用时也约5年,而从300家到400家,只用了2年时间。
从7家到400家,上海A股上市公司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32年来的发展历程。
镜头拉回到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上海浦江饭店孔雀厅的一声锣响,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营业,当天上市的8家上市公司(俗称“老八股”)中,除浙江凤凰外,其他7家均是上海企业。
上海企业由此开启了拥抱A股市场的新征程!
瞿建国曾是“老八股”之一申华电工的创始人,见证了上海A股上市公司诞生的过程以及上市赋予企业发展的魔力。当时,申华电工是“老八股”中唯一的一家乡镇企业,他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业务爆发式增长的一个契机,“企业上市后,知名度提高了,信誉度提升了,市场更广阔了,如同一条船到了大海里,企业有能力有动力做大做强。”
历经资本市场30多年的沉浮,瞿建国创办的申华电工也已非上海上市公司。但更多的上海企业冒了出来,并登陆资本市场,且舒枝展叶。
对于申华电工未能发展壮大,瞿建国一直深感遗憾。2001年,他再次出发,创立开能环保。作为第一批在股市中吃螃蟹的人,瞿建国深知上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开能环保创立之初,他即向员工承诺:“10年后上市。”2011年11月2日,开能环保(现简称“开能健康”)正式登陆创业板。
32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上海企业登上A股舞台,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更是呈现加速度状态。2011年底,上海A股上市公司不足200家,仅有175家,以2022年7月底的400家计算,十年多来,新增了225家,超过此前21年的总和。
截至2022年7月底,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28万亿元。其中,总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4家,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三,交通银行市值位居榜首,东方财富、金龙鱼、上汽集团、中芯国际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均在千亿元以上;总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为144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从总市值超千亿的上海A股上市公司所处产业来看,既有银行、港口和钢铁等传统行业,也包括多元金融、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板块。
上海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培育、支持、鼓励着各行各业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科创板66家企业
“含科量”第一
创业老将瞿建国十余年后又一次创业,这次进入的是健康医疗产业。2014年,原能细胞集团成立,瞿建国提出,至少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生命科技公司。瞿建国告诉记者,创业之初同样考虑上市,上市是创业成功的标志之一,8年来,原能细胞集团已孵化几个项目,其中原能生物上市的目标是科创板,“我们是上海企业,原能生物也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因此目标是在科创板上市。”
近年来,科创板已成为上海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首选。“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这两年大幅增长,得益于科创板的推出,新增上市公司中,‘含科量’很高。”荣正咨询创始人、董事长郑培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开市以来,上海A股上市公司新增121家,其中科创板66家,占比超过50%,其间,主板新增26家,创业板新增25家,北交所新增4家。
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66家的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首位,同时,以科创板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重看,上海已达16%,在全国城市中同样位居榜首。
“这是因为上海有张江,硅谷回来创业的半导体企业,肯定首选张江。”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