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服务?作为外经贸大省以及金融大省的广东,正尝试以期现货联动为抓手,建设完整的期货市场体系,提升对产业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为了发展完善期现货联动交易市场体系,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推动广东优势产业升级,提升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8月2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了《关于完善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去年广东省进出口规模首破8万亿元,占全国的1/5强,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于海平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广东聚集了包括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型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以及消费、交易、流通市场,为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业务支撑。
《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打造国际性期货交易所,建立完善期现货联动的交易市场体系。具体包括培养一批熟悉期货和现货业务的专业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较大竞争力的期货中介机构,发展一批能熟练运用期货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实体企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大宗商品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建设完善的物流、仓储、信息、现货报价等期货配套服务市场,形成国际化的标准体系。
促进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高效联动
一座城市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衍生品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瞄准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重要平台,广东正在谋划一局大棋。
作为全国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劲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达的工业和消费,大宗商品的价格关乎产业链稳定和众多企业生存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也必然承担着加快探索全球定价中心的重要使命。
广东不仅是外经贸大省,同时还是制造业大省、金融大省,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省规上工业企业有6万余家,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为建设期现货联动交易市场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于海平介绍,广东省开展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建设有三大突出优势。一是平台优势。广州期货交易所是全国五大期货交易所之一,可望在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产业基础优势。广东省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排名全国第一,聚集了包括能源化工、有色、黑色、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型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以及消费、交易、流通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三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香港、深圳、广州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形成了包括保险、证券、基金、期货在内的庞大金融市场。
比如,广东省每年加工的大豆超过2500万吨,占全国的1/4以上;黄金实物提货量占到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销售量的75%;从广东销往国内各地的珠宝钻石占全国70%以上;市场化电力交易规模居全国第二,碳排放权交易金额居全国第一。这都为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据了解,《实施方案》主要是从建立健全期货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大力推动期现结合业务发展、营造期货市场良好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16项工作任务,并从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在建立健全期货市场基础设施体系上,《实施方案》从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壮大期货市场经营机构、支持期货中介机构开展风险管理业务、鼓励优质实体企业参与交割业务、优化期货交割仓储物流产业配套、大力发展期货相关产业等6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吸引集聚广州期货市场主体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并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为建设期货市场打造坚实的基础设施体系。
在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上,《实施方案》从加快地方交易场所转型升级、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地、建设大宗商品产业聚集区等3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发挥广东省现货贸易市场优势,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集散中心和产业聚集区等发展创新,实现期现货、在离岸交易创新发展,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在推动期现结合业务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推动各地市加大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力度;积极创新期现结合模式服务工业振兴,鼓励期货公司与商品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合作,开展仓单交易、基差交易、仓单融资等业务;鼓励和支持开展保税仓单登记交易创新业务,实现从标准仓单逐步向非标准仓单、保税仓单和场外衍生品交易拓展;鼓励实体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防范能力。
《实施方案》落地后,预期将充分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的龙头带动作用,集聚一批优质的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吸引一批期货高端人才,推动广东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期货市场良好生态体系。实现现货、期货与其他实体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大宗商品生产、消费与流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深度,完善大宗商品定价体系,提升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接下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会同各有关单位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落实方案要求,设立省期货市场发展工作专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