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北京天价学区房的泡沫正在被挤破。在德胜,很多‘老破小’小区二手房挂牌单价比一年前降低了6%~8%,且逾九成房源以挂牌价的9折成交。”
小王是德胜学区某中介门店销售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起学区房的近况。
德胜学区位于北京西城区,是全市“牛小”“牛中”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最火热的时候,该学区“老破小”一度出现了“挂牌价超过22万元/平方米”“房东一夜追涨200万元”等奇事,被视为北京学区房的价格天花板。
然而,自去年“幼升小”开始,被视为北京教育高地的“东西海”(东城、西城和海淀)开始从严落实“多校划片”政策。紧接着,德胜等热点学区的二手房市场行情急转直下。
“多校划片”打破了房子和学区的对应关系,意味着“学区房对口名校”的确定性降低。2021年和2022年,正处于北京适龄儿童入学的高峰。这两年间,在购买了如海淀中关村三小、翠微小学,西城育翔小学、实验二小,东城史家实验小学等一流一类学校对口学区房的家庭中,不乏子女被调剂到学区内的普小。而在西城德胜、月坛,东城和平里等热点学区,更是出现了新购房家庭的适龄子女被调剂出区的现象。
2022年9月秋季开学后,北京市所有区域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有专家认为这一教改措施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淡化“名校”的概念,动摇“顶级学区房”的价值。
不过,在多名受访家长和地产中介人士看来,随着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提高和学区间生源差距的缩小,“名校信仰”会被打破,“东西海”学区房价格也会出现“削峰填谷”。但泡沫刺破后,只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东西海”的学区房价格整体会继续温和上涨。
德胜成交大减
“2016年~2018年,是德胜学区最火的时候。”
据小王回忆,彼时,海淀区已执行多校划片政策,即2019年1月1日以后新购房家庭,将不再对应固定小学,而西城区继续单校划片。叠加当时德胜学区和周围学区的教学质量参差较大,德胜的“老破小”分外抢手。在高点时,德胜学区二手房年成交量可达2000套。
“但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从去年7月到今年7月,德胜学区只卖了600套。”小王称。
回顾2019年以来德胜学区的二手房市场,2021年7月是市场由热转冷的关键节点。此番变化背后,是被西城家长称为“7·31”的多校划片新政。
根据西城区教委发布的《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自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但“7·31”新政真正显效是从去年开始。
2021年,在德胜、月坛、金融街(俗称“金德月”)和陶白、什刹海、展览路等多个西城学区,“7·31”新政之前在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仍满足就近原则下“单校划片”政策),由于房本对口小学顺位名额已满,其子女被顺位至该学区其他小学。而对于德胜和月坛等热门学区,许多“7·31”之后拿到西城区房本的家庭则面临调剂出区的窘境。
而在今年西城区幼升小的录取过程中,上述情况再演。
生源调剂情况与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和学位数量有关。
2016年1月1日起北京在全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新出生人口见涨。2017年,北京新出生人口数17.1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峰值。直到2020年,这一趋势才开始明显回落。换言之,此后三年间(2023~2025),北京“幼升小”适龄入学儿童人数依然处于高位。
此外,在德胜房价处于高点时期的购入者众,这在西城区实施“六年一学位”的背景下,意味着短期内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准西城家长们”,还面临学区学位被大量占用的情况。
一名有意向在西城购房的家长告诉记者,在家长群里,不乏这两年新购房、今年孩子入学的德胜家长抱怨,多花了几百万元房票和其他区家庭获得一样的结果,还将承担已购“老破小”开始贬值的风险和跨学区租房的压力。
第一财经调研了解到,近一年来,如“金德月”等学区的“老破小”,以及如海淀万柳蜂鸟家园、普惠南里等纯粹用以“占坑”的小户型房源,其成交量均出现大幅回落,乃至降价也无人问津。
不过,也有家长告诉记者,在“东西海”,除了此前高溢价的“老破小”价格回归理性外,行政区内的整体二手学区房价格并未松动。“家长更多是在区域内调整选择。我的孩子2024年上学,德胜学区降价也不敢买,而到周围新街口学区一打听,该学期房价已经涨了20%。”一名“准西城”家长表示。
而2025年之后才有学位需求的受访家庭,则纷纷表示,接下来的几年里,教改政策和学区间教育质量变化仍面临不确定性,热点学区二手房价也或有继续下探的可能。故而,会选择再等一等、观望一段时间。
顶级学区溢出效应初显
第一财经注意到,在德胜学区的多个中介门店,房产中介的销售心态和话术已出现了转变。
比如,中介普遍对2025年之后有学位需求的家庭更殷勤。“那时候德胜学位应该足够了,至少不太可能出区了。先买房子,派位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