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 推进"医养结合"落地难在哪?
时间:2022-07-2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近日,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剑指政策支持、服务供给、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纲要,全面推进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总结近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项举措,为各地加大服务供给、打通堵点绘出“路线图”。《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将上门医疗服务向养老机构拓展,为符合条件的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

目前,医养结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政策支持、服务供给、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问题。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在消博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1年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重点刚需老人如失能老人等规模庞大,但养老产业尚未成熟,市场潜力巨大。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在未来更加突出,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未来庞大的康养群体有巨大的养老需求,会有一些理念比较开放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老年人选择一些条件相对优越的养老院或社区养老。而从个体的居家养老到社区养老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如何实现社区养老,投入多少资源,包括养老场所,康养服务人力资源配置,配套的一系列健康服务体系等从现阶段而言,更多地仍是概念阶段。

新政力推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了2.64亿人,占比18.7%,超过了德、法、英三国人口总数,并且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推算,这一数字在2035年时还将上升至4亿。

“老龄人群基数的快速增加、养老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的现状、长护险试点范围的扩大带来支付能力的提升等因素必将在未来的5-10年带来中国康养产业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姚凤娥说,养老领域大家经常提到“9073”和“9064”,其中90%为居家养老,7%或6%为社区养老,3%或4%为机构养老。为鼓励更多的老人到社区养老,不仅仅是需要观念的改变带来需求的增长,在服务供给方面,社区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可及性和便利性都需要加强,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支付方式上为老人提供支持。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于2016年起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72万人享受待遇。据了解,目前青岛、成都、南通、呼和浩特等试点城市已将城乡居民纳入制度覆盖范围,如此促进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减轻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在长护险试点城市如上海和广州,已经出现了可以供其他城市借鉴的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除了长护险,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到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并且这三大内容在整个《工作意见》中分量不轻。不仅如此,在2022年初国家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公共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改革,营造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此,进一步从政策层面定义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多元化方式,促进社会力量扩大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

而此次,为着力推动解决影响服务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指导意见》将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医疗卫生行业、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和质量工作考核内容,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疗卫生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范围,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纳入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范围,引导相关机构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

这也意味着,将医疗与养老进行密切结合,推动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中国医养结合产业发展风口正式到来。

“结合养老需求的快速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升,毕马威认为未来5-10年社会资本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方面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行业龙头有望通过收购整合初显竞争优势。”姚凤娥说。

资本入局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入局康养产业者不断,类型也日益增多,目前,高端医养服务正沿着个性化、便捷化、深度化方向发展,通过会员制管理,为患者不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就医的挂号、预约、就诊等方面也开辟绿色通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