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金规模: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主动权益产品发行热度持续下降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公募基金二季度总规模为26.1万亿元,相比上季度提升4.0%。规模增长主要贡献来自债券型产品,规模增长9.3%至7.7万亿元。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也较为迅速,增长7.4%至2.2万亿元。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作为主动权益产品统计口径,当前主动权益产品共3,896只,规模合计5.2万亿元。其中易方达、中欧和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居于前三,规模前十大公司占市场份额45.4%。
主动权益产品发行热度持续走低。二季度新发主动权益产品75只,募集规模224.9亿元。继2021年四季度发行规模环比大幅下滑后,发行持续降温,相对上季度发行规模再降75.9%,季度发行规模为2019年以来低点。二季度中欧基金主动权益产品募集规模居所有公募基金公司首位,募集规模18.0亿元,其次为大成和华安基金。
业绩表现:主动权益产品领涨,消费和周期主题涨幅最大
二季度主动权益产品领涨。二季度A股市场整体呈现“V形”走势,公募含权产品业绩也随之波动。从结果上来看,各类主动权益产品整体录得正收益。其中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涨幅最大,收益中位数分别为7.96%和7.34%,高于同期中证800指数。而上季度表现靠前的国际(QDII)另类投资型基金和REITs亏损最多。
消费和周期主题基金涨幅突出。二季度各细分品类主题基金均录得正收益,其中,消费和周期主题基金平均涨幅最大,分别为12.4%和11.3%;医药主题基金平均涨幅最小,整体上涨2.1%。二季度收益排名领先的产品主要为周期主题下的信澳新能源精选(+33.4%),高仓位均衡主题下的汇添富盈鑫灵活配置A(+32.7%)和金信转型创新成长(+28.9%)。
资产配置:增配新能源和消费,抱团效应增强
仓位小幅上升,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二季度主动权益公募产品仓位中位数为89.0%,相较上季度末提升2.5%,处于2010年以来的较高分位(94.0%)。高仓位均衡、消费和周期主题基金规模环比提升幅度领先。
重仓电新、食品饮料和医药,主动加仓消费和新能源。主动权益产品二季度重仓电新、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今年二季度主动权益产品一方面主动增配汽车、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行业,另一方面主动加仓食品饮料和消费者服务等消费行业。其中食品饮料行业增配幅度最为突出,主动配置比例增加1.08%。主动减配幅度最大的行业为电子、银行和农林牧渔。港股在主动偏股基金中的市值占比也有所回升,比例由上季度5.50%提升至6.60%。
大幅增持白酒股,医药行业个股减持明显。二季度主动权益产品持股市值前三大的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前十大重仓股除宁德时代和药明康德以外,其他个股均相对上季度有主动加仓。持股市值前十大个股中,招商银行和紫光国微退出,美团进入前十大重仓股行列。主动权益产品增持最多的三大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隆基绿能、五粮液,减持最多的三大个股分别为凯莱英、圣邦股份和博腾股份,且前十大减持个股中4只为医药行业。
抱团效应明显增强。二季度基金重仓个股集中度明显回升,主要集中于头部20只个股,CR10和CR20分别环比提升1.84%和2.80%。同时,近几个季度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回升,主要源于前两大重仓行业的集中持股。
正文
基金规模: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主动权益产品发行热度持续下降产品存续: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公募基金2022年二季报已披露完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规模相对上季度小幅提升,2022Q2总规模为26.1万亿元,相比上季度提升4.0%。规模增长主要贡献来自债券型产品,规模增长9.3%至7.7万亿元。而规模涨幅最大的是QDII产品,规模增长超过10%。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也较为迅速,增长7.4%至2.2万亿元。我们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作为主动权益产品统计口径[1],当前主动权益产品共3,954只,规模合计5.5万亿元。
管理人维度,易方达、中欧基金和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居于前三,管理规模分别达3,831亿元、3,173亿元和3,129亿元,规模前十大公司占市场份额45.4%。
图表3:基金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排名(亿元)
新发情况: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发行热度持续下降
主动权益产品发行热度持续走低。二季度新发主动权益产品75只,募集规模224.9亿元。继2021年四季度发行规模环比大幅下滑后,发行持续降温,相对上季度发行规模再降75.9%,季度发行规模为2019年以来低点。二季度中欧基金主动权益产品募集规模居所有公募基金公司首位,共计发行2只产品,募集规模18.0亿元,其次为大成基金和华安基金。
业绩表现:主动权益产品领涨,消费和周期主题涨幅最大二季度主动权益产品领涨。二季度A股市场整体呈现先跌后涨的“V形”走势,公募含权产品业绩也随之波动。从结果上来看,各类主动权益产品整体录得正收益,且相对优于其他类别公募产品。其中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涨幅最大,收益中位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