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指示精神,金融机构全力以赴保障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市,助力企业把因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使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今日起,本报特邀请相关要素市场、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掌门人,以圆桌的形式,请他们谈谈各自在这场战“疫”中保障金融服务的做法、体会,以及为助力稳住经济大盘采取的积极措施和政策建议。
主持:
朱茵
圆桌嘉宾:
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
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3月下旬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带来较大影响。不过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沪金融要素市场克服重重困难,在科学抗疫的同时保障各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始终平稳有序开展,确保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平稳运行。
近期从中央到各部委、地方政府密集出台迅速恢复经济的重大政策与措施。在沪要素市场积极响应稳经济动员,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出台多项支持实体经济重启恢复与发展的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
多重政策出台后,金融要素市场在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在提质增效稳增长方面又该如何抓住关键发力点?本期上证圆桌对话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等金融要素市场的掌门人,聚焦新形势下,加快经济恢复重振的金融发展方向。嘉宾们认为,要素市场要积极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应对疫情严峻挑战,主动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新形势下,金融要素市场是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发挥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待在稳住经济大盘中,金融要素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发挥?
宋汉光:票据作为一种根植于贸易活动的传统金融工具,在数百年的演变发展中逐渐成长为贸易融资领域最有代表性的金融工具,在便利企业汇兑、支付、结算、融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票据兼具支付和融资等多重功能属性,具有法律保障和信用传递优势,将在服务实体经济、保持社会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通过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规范创新,构建票据市场新生态,着力提高票据服务企业的“直达性”,使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并以此促进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稳定运行。
票交所顺应票据支付电子化、融资线上化趋势,从票据交易前的签发、支付、贴现等环节形成票据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和服务方式的闭环。在签发端,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大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实现供应链票据全生命周期线上处理,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和融资可得性。在支付端,推出“票付通”产品,在供应链、B2B电商场景下提供票据线上支付功能,提高票据支付安全性,帮助企业盘活票据资产。在贴现端,推出“贴现通”产品,提供贴现自主询价、系统撮合、线上清算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提高贴现资源配置效率。
周小全:产权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统一大市场构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畅通要素循环,打通经济循环梗阻。三是努力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服务功能,积极支持新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上海产权市场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积极作为,发挥着行业引领者的重要作用。2021年,上海产权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16万亿元(含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成为国内交易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运行质量最好的产权市场之一。
特殊时期展现担当金融活水精准灌溉
上海社会经济运行曾因疫情防控而按下暂停键,而金融要素市场却在彼时发挥着巨大作用。特殊时期,要素市场紧紧围绕疫情防控需求,主动对接,精准发力,全力保障金融服务高效畅通。同时,加大扶持力度,以丰富的金融业态,把更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上海证券报:金融要素市场推出了哪些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重点服务举措和产品创新以及减费措施?
宋汉光:近两年来,票交所通过多样化手段做好对企业的支持服务。2020年初,票交所组织联络湖北金融机构和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困难;建立业务绿色通道,及时客观调整因疫情导致的票据违约记录,全额减免湖北法人会员服务费用;推广“贴现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