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日,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陆续确认中标多项海洋项目,其中海上风电项目中标金额约21.14亿元,海上油气项目中标金额约1.65亿元。
点评:
深耕海洋工程,业绩持续兑现巩固提升行业竞争力公司持续深耕海底光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及海缆施工船机等海洋装备,现已具备海缆-海底观测、勘探-海缆敷设-风机施工于一体的海洋系统工程总集成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信息互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本次中标的海上风电和海上油气项目合计中标金额合计约22.79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94%,对公司2022年、2023年经营业绩将有积极影响。公司以创新助力海上风电平价开发时代,为国内外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提供关键性电力传输,本次中标进一步印证公司海洋业务实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国内外海洋系列产品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作为稀缺的海缆龙头,剥离贸易业务聚焦高毛利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海洋业务包括海缆、海洋观测和海洋工程三大板块,现已具备海缆-海底观测、勘探-海缆敷设-风机施工于一体的海洋系统工程总集成能力,同时公司深耕海底光电复合缆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发创新与应用推广,跻身全球超高压海缆领军企业行列。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技术研发面向深远海,市场布局面向全球化。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海洋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70亿元。随着海缆新生产基地及新造船机的投运,未来行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加强。在6月27日,《国华投资山东国华时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华渤中I场址海上风电项目35kV海缆设备及其附件采购公开招标中标结果公告》发布,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25887.049093万元。
近期各地海风建设进一步提速,公司有望充分参与并持续受益。如6月23日,山东发布《能源保障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2022年海上风电开工5GW,建成2GW左右。到2025年,开工12GW,建成8GW;到2030年,建成35GW。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量近140GW,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海风龙头,在江苏南通、江苏盐城、山东东营、广东汕尾布局海缆基地,有望充分受益海风建设浪潮。
近期公司公告出售中天国贸100%股权,剥离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业务重心逐步转向技术附加值和毛利率更高的海缆+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有助于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新能源业务持续突破,构建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以新能源基建为引领,布局光伏、储能双产业基础建设,为客户量身定制全方位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助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
1)储能业务,公司专注于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高比能量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高压集装箱储能系统等锂电池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21年,公司在原有锂电池产能的基础上,投资扩建了用于生产基于电力储能系统用的高功率、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方形锂离子电池产线,进一步提升锂电池产能,助力“双碳”目标推进。
技术方面,为大型储能产品专门设计长寿命高安全电芯,匹配多层级安全防护系统及智能监控系统,同时为适应行业发展,研发并应用直流高压储能电池系统,满足新能源场站+储能的最优配置方式。公司主营产品500K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产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组,具有容量大、倍率放电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实现了系统的转换效率“超高效”。
产品安全方面,从单体电芯的陶瓷边设计保障、电池模组防呆设计策略、系统集成标准化三级消防安全保障以及高配置安装调试现场防控等方面,实现系统产品生命周期内安全防护全覆盖。
市场表现方面,公司立足于大型储能市场、后备电源市场,向国内外全面发展。储能市场得力于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及其他领域多年的储能系统方案与工程经验,以及与相关客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2021年,诸如湖南祁东大马风电储能10MW/20MWh项目、湖南龙山10MW/20MWh风储项目、佛山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光储EPC项目、如东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等各类绿色储能电站项目有序开展建设,在行业树起各类示范试点。后备电源方面以通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稳抓5G商用时机,集中供应配套后备电源系统,凭借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成为四大电信运营商后备电源产品的优秀供应商,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三。
近期,公司分别中标中广核2022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第二标段,中标金额81,616.64万元,蒙古国80MW/200MWh大型储能项目设计、供货、施工、调试和2年运维项目,中标金额8092.54万美金(不含税)(折合人民币约为54,220.02万元),中标的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金额合计约135,836.66万元人民币,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4%,将对公司2022、2023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且将推动公司新能源场站+储能的项目建设,带动公司大型储能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