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近期,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汽车产业近期发展定调,财政部、税务总局迅速跟进出台燃油车购置税减免措施。同时,各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通过购车补贴、以旧换新等手段,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进而推动国内经济生产复苏。
在政策刺激下,汽车消费市场强势复苏。据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1日~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速提升4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7%。
汽车相关产业在证券市场的表现,也反映出产业正在逐步回暖。6月1日~30日,汽车整车累计上涨近17%,汽车零部件涨超15%,汽车服务涨幅也接近10%。新能源汽车相关板块中,新能源车、锂电池均涨超16%。
受访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汽车单价较高,上下游产业链丰富,据估算汽车行业产值占到全国GDP的15%。以促进汽车消费作为抓手,将对提振国内经济市场复苏起到很好作用。
以旧换新顺应市场需求
5月3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对于符合条件的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以购买20万元的汽车估算,按此前政策需缴纳车辆购置税约1.77万元,减半征收可省约8850元。
购置税减征作为提振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轮已是国家第三次使用。此前,在2009~2010年和2016~2017年,国家先后实施过两轮购置税减免政策。通过提振汽车消费,有效促进市场消费增长,对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次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后,很多地方政府先后推出配套措施,如鼓励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增发汽车牌照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记者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反复强调要激活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消费,从而提振整个市场,这是一个大的方针;汽车是其中的大头,汽车消费上去了,会对整个市场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以旧换新”成为本轮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发力端。不仅是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放宽二手车流通限制,多地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并拿出大量“真金白银”投入到汽车以旧换新上,对于二手车报废、转出和置换予以高额补贴。
“我们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总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有相当数量的汽车消费是通过置换来实现的,政府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正好顺应了实际的市场需求,如此一来,不仅拉动了新车消费,对二手车市场也起到一个活跃作用。”罗磊表示。
“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对市场的拉动效果明显。”北汽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经终端反馈,政策发布第二周,北汽旗下全系车型销量都有阶段性大幅提升。由于政策显现还需一段时间,相信市场销量未来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等政策有针对性地锁定二手车人群,预计二手车置换人数会显著上升。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撰文表示,2.0升以下车型相较1.6升以下车型选择更多,也更符合换购的升级需求。2009~2017年高增长期内首购车消费群体已逐步进入换车周期,若设定10年为换车周期,那么今年进行换购的消费群体将占到乘联会预估年销量2110万辆的65%。
不过,某知名二手车品牌管理人员对记者透露,目前来看,燃油车二手市场的变化不大;取消限迁范围扩大之后,部分地区二手车商也正在经历转变阵痛。“以珠三角为例,原本只有珠三角以内的国五车才能互迁,这以外的车进不来,所以收购价格会偏高;现在广东省放开国五(互迁)后,就意味着之前收购的车辆(价格)有一定跳水。”
对此,罗磊指出,虽然短期会遭遇阵痛,但长期来看是利好的。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和规则能够给所有参与者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各经营主体能够在此环境中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汽车流通以及二手车流通的商业模式创新。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恢复
终端销量的复苏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恢复。
零跑汽车战略与产品规划部总经理江涛对记者表示,目前供应链情况相比之前已有好转,工厂产能也恢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
从此前受影响最大的汽车工业重镇上海来看,截至6月中旬,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三大车企的上海工厂单日产量已达1.3万辆,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同时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10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恢复生产。
从各地促进汽车消费的积极态度不难看出,拉动汽车消费仍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手段。汽车制造作为现代工业的“排头兵”,几乎涉及所有已知工业制造类别。一辆汽车出厂,需要汽车制造业全产业链上数以千计的配套企业生产的上万个零部件。据奥纬咨询数据显示,一辆新能源汽车包含1000个总成零件,由200余家一级供应商提供,在每家一级供应商背后又有多级供应商做支撑。结构更为复杂的燃油车,其生产制造所涉及的供应商体系更加庞大。
实际上,汽车制造业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诸多经济大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零售额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