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发射自研火箭卫星 韩国跻身太空"新玩家"
时间:2022-06-2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热闹的太空又迎来新玩家。

上周,韩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世界”号(KSLV-Ⅱ)发射升空,在700公里同步轨道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刻,对于在电视机屏幕前观看直播的韩国民众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尽管早在2013年,韩国的“罗老”号运载火箭也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但由于“罗老”号火箭第一级由俄罗斯提供,第二级才是韩国研制的,谈不上完全的“国产”,而此次“世界”号则是韩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火箭。

“世界”号的成功升空且顺利完成卫星发射任务,意味着韩国由此成为全球第7个用国产火箭将1吨重以上卫星送进轨道的国家。此前,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和印度均成功通过自主研发的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

据韩媒报道,“世界”号由250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以将1.5吨级实用卫星送入地球低轨(600至800公里)为目标设计而成。整个工程耗时12年左右,总投资将近2万亿韩元(约合105亿元人民币)。

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告诉第一财经,1989年成立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此前都没有太多“原始积累”,“世界”号计划从2010年推进以来也是经历曲折,经费紧张。她认为,在宇宙探索、航空航天研究方面,近年来,韩国感受到要在未来掌握先机、不落后于其他国家,因而加快了向太空迈进的步伐、增加了关注和投入。

文在寅功不可没

韩国国产火箭的发射成功,不仅牵动着普通韩国民众,前总统文在寅与现总统尹锡悦也对此尤为关注。

发射成功后,文在寅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盛赞主导“世界”号研发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完成了大事”。尹锡悦则在办公室全程观看了直播,并感慨道,这是韩国自1993年6月发射第一颗科学用火箭后,30年来最艰难的挑战。

自1993年来,韩国的科研人员一直投身于火箭的自主研发。公开资料显示,在此前成功发射首枚多用途卫星后,2002年韩国正式启动“罗老”号火箭工程。2009年,在等待16年后,承载着韩国民众探索太空梦想的“罗老”号火箭待命发射。在万众韩国人的瞩目下,“罗老”号成功升空,也成功实现了分离,但最终未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罗老”号首度发射以失败告终。

一年之后,“罗老”号进行第二次发射,但升空两分钟后随即与地面失去联系,之后便爆炸坠毁。在经历两次失败后,2013年,“罗老”号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但正如前所述,2013年升空的“罗老”号并非韩国自主研发的火箭,韩国民众难以释怀。

去年10月,韩国产的“世界”号尝试首次发射,尽管火箭完成了所有飞行顺序且到达了距离地球700公里的高度,但火箭搭载的模型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因此也没有成功。此次“世界”号的发射,也因为天气原因一度推迟。

在韩国民众为韩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火箭激动万分的同时,不少人感怀,文在寅功不可没。去年10月“世界”号首发时,文在寅专程前往罗老宇航中心现场观摩。虽然发射失败令文在寅倍感遗憾,但他强调,“‘世界’号的发射标志着韩国私营部门主导的太空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文在寅已在今年5月10日卸任并回乡养老,因此没能在总统任期内见证“世界”号的第二次发射。

黄菲说,其实文在寅任内对韩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关注。在去年的首尔国际航空航天及国防展览会上,文在寅就在致辞中表示,“今后,韩国政府将集中力量掌握核心技术,并大力扶持民间太空产业。”

黄菲认为,韩国民众此时感怀文在寅,更多是因为他在去年5月访美时期,促成了韩美《导弹指南》的废除,“这使得韩国在宇宙航天领域可以开始‘大展身手’,使得韩国的宇宙航天研发进入‘快车道’,迅速推进自主研发的火箭升空实验。”

签署于1979年的韩美《导弹指南》近些年经过4次修订。在该协定下,韩国难以研制射程在8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这一协定的终止,对于韩国的航空航天研究来说,等于扫清了‘拦路虎’。”黄菲说道,“此次‘世界’号就是将实用卫星送入600至800公里近地轨道为目标。尽管现在从结果上来看,还未突破协定的限制高度,但全面废除协定,意味着未来的研发工作可以不受约束,这也会激励韩国的私营企业加大对宇宙航天的投资力度。”

“韩版NASA”呼之欲出

近年来随着各国科研的突破以及不少亿万富豪争相上天,太空开始变得更热闹。多家国际咨询机构均认为太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市场价值预估从9260亿美元到最高2.7万亿美元不等,年增长率介于4.3%~9.5%。其中,美银美林的预计最为大胆:到2045年,全球太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显然,韩国也不希望在火热的太空经济领域“掉队”。

如果从2002年算起,在“罗老”号发射成功的近10年间韩国共投入了约5200亿韩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而韩国产业研究院当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罗老”号发射成功为韩国各相关产业带来约1.76万亿至2.34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韩国航天产业规模为3.26万亿韩元(约合170亿元人民币),仅为全球航天产业规模的1%左右。细分来看,航天设备制造业规模约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