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大涨,鸡肉接力。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养殖股全线走强,相关基金表现亮眼。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主题精选A周涨幅超11%,位居全市场基金涨幅榜第三位;多只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的ETF,包括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鹏华中证畜牧养殖ETF、平安中证畜牧养殖ETF周涨幅也均在7%左右。
养殖股近期大涨有何特点?行业困境反转是否已经来临?基金经理如何看待后市投资?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相关上市企业5月销售数据及其股价表现,对话多位投资人士,解密养殖板块投资。
猪周期仍处底部
左侧布局有机会
随着生猪产能去化、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呈现探底回升势头,连续两月维持上涨趋势。截至6月16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涨至16.62元/公斤,近两月涨幅超30%。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表示,随着生猪价格持续回升,生猪养殖场(户)开始扭亏为盈,按照全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价15.4元/公斤计算,最近养殖场(户)出栏一头商品猪,头均盈利在60元左右。
而随着猪价回升至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线附近,生猪养殖板块也迎来大涨,6月13日~17日生猪养殖(申万)上涨8.79%。生猪价格与猪企股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作为一个较为典型的周期行业,猪企投资是否迎来拐点?
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田瑀认为,从历史的情况来看,趋势交易者的博弈使得猪价已经不能作为趋势投资的先验或者同步指标,这就是生猪养殖板块的上涨通常并不伴随猪肉价格上涨而出现的原因,而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通常则是较为领先的交易者关注指标。
在他看来,生猪价格的周期大体可以分为一长一短两个,均为供给的周期性波动所致。其中,短周期是季节性波动,因夏季母猪配种率低,从而导致冬季新生仔猪数量出现季节性减少。按照5个月左右的育肥期,每年4月~8月的生猪出栏量大概率季节性减少,生猪价格季节性上涨;而长周期指的是行业盈利驱动的产能去化以及扩张,也是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猪周期。
田瑀表示,能繁母猪的去化程度和母猪料两个指标均指向了这轮生猪价格上涨,并非由于行业产能大幅去化导致了供需逆转,因此大概率是季节性波动所致。具体来看,4月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的最新数据为4177万头,距离近期高点略微下滑,但仍处于相对高位,绝对数量与2020年四季度相当;而母猪料作为较好的母猪存栏量验证指标,兼具独立和指向性强的特征,母猪存栏量母猪饲料在连续20个月增长后近6个月持续下降,一季度累计下降22.3%,虽有所回落,但仍居历史高位,与2020年8月相当。
国泰量化投资部总监、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基金经理梁杏也认为近期猪价属于季节性反弹。她判断,从大的周期来看,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底部区域。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数据自去年6月见顶(4564万头)以来就处于持续下行的通道之中,4月底的数据是4177万头,目前去化的幅度大约在8.5%。从历史上看,每一轮猪周期的去化幅度大约在15%~20%的幅度,因此当前的去化幅度相较历史并不算高。
梁杏认为,去化幅度不高,也意味着去化可能会不彻底。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去库存没有超预期,需求又由于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相较往年可能还会下调,因此价格往上弹的空间可能不会很大,后续猪肉价格很可能会再回落,然后继续去化。当前仍处于猪周期底部区域,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左侧布局的机会。
关于如何布局猪企投资,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主题精选A基金经理刘宏认为主要看三点,分别是养殖成本、现金状况和成长能力,可以从对应的财务报表中获取相关数据。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企业,满足其中两点即可。
而对于上市猪企中主要的两种养殖模式,即“公司+农户”代养模式和自繁自养模式,刘宏则没有特别的偏好,他认为各有优劣,也都有相关的代表性公司。“公司+农户”模式前期投资相对较小,ROE水平较高,自繁自养则属于一体化模式,自身控制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应对大型疫病的暴发。因此,不能说两种模式孰好孰坏,只能说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某种模式养殖效果会更好。在投资上,不将养殖模式作为主要考虑点,重点关注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猪企股价明显分化
百亿市值弹性更高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期猪企股价的上涨潮中,领涨的是总市值在百亿规模的小市值猪企,如华统股份、新五丰、傲农生物本周上涨超20%,唐人神、巨星农牧、天邦股份本周上涨超16%。
对此,业内人士的看法主要有两点,一是主要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均已发布5月生猪销售数据,最近领涨的公司出现更优的成长性边际变化;二是如前文所述,目前市场对猪周期是否出现拐点还存在一定分歧,短期资金更偏向涌入小市值公司。
从销售数据来看,目前已披露5月销售简报的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大部分生猪出栏量同比仍保持较高增速,华统股份、牧原股份、金新农增速较高,5月出栏量增速分别达到877.1%、89.3%、78.9%。环比方面,大部分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月出栏量百万以上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的月环比降幅均在7%以上。
刘宏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