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研究出台新一轮超常规稳增长政策
针对制造业上下游的利润严重分化带来的相关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出台超常规的稳增长政策,具体内容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消费需求、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等。
●近一个月国资委督导调研60余家央企重点关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稳经济大盘等
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包括主任郝鹏,副主任翁杰明、谭作钧、袁野在内的国资委九位领导,近一个月内分头督导、调研了60余家央企。据了解,本轮集中督导主题为“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强党建”。各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本运营、安全生产、国企改革进展等领域成为本轮督导调研的重点。
●券商中期策略陆续出炉:经济复苏成共识市场风格现分歧
6月以来,多家券商陆续发布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与年初时的一致看多相比,券商对于下半年的行情展望有共识也有分歧。在普遍预期下半年经济有望快速复苏的大背景下,多数券商认为市场底部特征已经凸显,下半年行情无需悲观。但是,对市场风格是“价值”还是“成长”,机构观点出现明显分歧。
【证券时报】
●顶层设计蓝图一新多层次资本市场释放澎湃动力
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的明确,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健全、注册制改革落地;从股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到拥有超过2亿投资者的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日趋规范、透明、开放,活力释放,韧性彰显,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
●A股“逆风”彰显韧性有望成为“关键先生”
上周,国际金融市场度过了不平静一周,主要股市剧烈波动,汇市债市联动,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受一系列积极因素提振,A股各大股指延续了前期反弹走势,以成长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数全周上涨了4%左右。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逆风,前期调整充分的A股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韧性,令人刮目相看。
●券商抢滩科创板做市业务首批试点花落谁家?
5月中旬,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要求券商申请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资格的,应当向证监会提交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关于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决议文件。近期,多家券商陆续发布了与此有关的公告。
【证券日报】
●“留抵退税”加速落地20家上市公司合计到账41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自4月1日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以来,截至6月19日已有2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收到退税红包,合计金额约41.4亿元。其中有公司获留抵退税款近14亿元。
●近期新股定价与二级市场深度“捆绑”业界:发行市盈率约为可比公司八至九折
新股发行定价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新股定价与二级市场深度“捆绑”,新股发行市盈率较可比公司市盈率约打八折至九折。前期二级市场走低,以及破发频现导致市场重新调整新股发行价心理预期,进而导致近期发行市盈率走低。北交所由于二级市场可比公司较少,对一级市场的定价参考较弱。
●政策面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职责夯实注册制改革基础
6月1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目录细则》和《注册制下保荐协议(示范文本)》《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3号-保荐人尽职调查》三项自律规则,进一步健全保荐机构执业专业标准,促进提升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