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加点,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满负荷生产,要把产能赶回来。”
当前,疫情大为缓解,此前受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开足马力,赶工加油干,力争完成全年增长目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上市公司了解到,供应链已基本恢复,复工复产正加速推进。有公司表示,当前原材料供应充足,销售物流顺畅,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生产跑出加速度
上海是全国半导体重镇,疫情期间,重点半导体制造类企业均进入了复产“白名单”,生产经营所受影响相对有限,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相关企业更是开足了马力。
作为本土半导体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在疫情期间保持了闭环生产,生产运营保持相应产能。此前,在供应商的支持和员工们的日夜奋战下,中微公司一批机台曾于4月11日夜间,准时交付客户。对于最新经营情况,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介绍:“6月1日起更多员工可以正常上班,公司运作效率也会更高。”
该负责人同时指出,供应链缺货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变得更加严重,中微公司加强与客户、供应商各个层面的沟通,合作应对供应链零部件短缺问题,包括动用自身供应链帮助上游供应商解决其部分零部件短缺情况。同时中微公司还发挥柔性制造优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最大程度优化制造工序、周期,现阶段尽量保持100%准时交货率。
与中微公司类似,专注于半导体硅材料产业的沪硅产业经营情况亦有所保障。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疫情期间,公司下属上海新昇、新傲科技均进行封闭生产,今年3月、4月,公司下属上海新昇300mm大硅片出货量持续创新高,存储器用硅片继续保持历史出货纪录,根据最新估算,5月300mm大硅片出货量再创新高。
晶圆厂方面,中芯国际是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对于外界关注的上海疫情影响,公司联席CEO赵海军在5月中旬业绩会上曾介绍,“我们在闭环里的生产实际上也受到影响,希望在6月底补回来,或者利用上海之外的厂区把它补回来。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取消客户的订单,只是延迟了一些交付。”
中芯国际董事长高永岗则补充说:“我们要努力把短期疫情对产出的影响控制在5%的范围之内。”
尽管受到疫情扰动,但中芯国际表示,今年的资本支出(约320.5亿元)和扩产按计划推进,一季度公司已新增2.8万片折合8英寸的产能,公司预计今年产能总增量会超过去年。
在机械制造领域,疫情期间,上海电气旗下多家公司均闭环组织生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中向好,集团各产业板块、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快进键”一个个按下。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全资子公司)正全力以赴保国家重点项目工期、保重点产业链的供给端安全。目前,该企业复工人员到岗率100%,电渣重熔、电炉冶炼、锻造、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工序全产业链复工。“企业管理层正积极调整生产策略、提高生产效率,采取加班加点等措施,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光伏领域,近日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介绍,公司合肥生产基地是协鑫集成打造的总部型生产基地,规划组件产能60GW,目前在建一期15GW光伏组件项目正陆续投产达产中。
据了解,自4月18日以来,在国家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各项要求落地以后,协鑫集成合肥生产基地区域内的物流时效性日益加快,前期受到疫情影响的堵车和验证难问题已经全部化解。截至5月底,该基地原材料供应充足,销售物流顺畅,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目前,公司合肥生产基地正抢抓生产保障出货。”该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广汽本田供应链稳定受到一定影响,也限制了广汽本田前期的产销表现。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广汽本田的强劲实力得以快速恢复。”广汽集团向记者表示,伴随着系列政策带动需求提振,同时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链逐步恢复,公司正牢牢把握这一重要窗口期,马力全开,继续挑战全年产销增长15%的目标。
广汽集团同时提到,由于公司持续推进“三电”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因此以广汽埃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影响等市场不确定性中能以最快速度恢复。
最新披露的产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5月,广汽集团生产汽车19.24万辆,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49.6%。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广汽埃安5月单月生产汽车2.2万辆,同比大增182%,环比也大增124.4%。
抢抓时间把产能赶回来
上市公司抢抓时间窗口,满负荷生产,要把耽误的产能赶回来。
6月7日下午,位于常州的腾龙股份汽车空调管路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中。作为国内外汽车主机厂和系统制造商的重要供应商,腾龙股份在热交换系统管路的生产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主要客户为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腾龙股份也曾受到疫情波及。“4月份,来自长三角地区主机厂的订单均有影响,比如上海主机厂的订单基本就停了下来,”公司制造部部长王孟春介绍,如今随着上海疫情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