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板三周年打造"硬科技"企业新天地
时间:2022-06-13 00:00:00来自:证券日报字号:T  T

2022年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三周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三周年。

三年来,科创板在促进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科创属性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428家,累计IPO募集资金约6110.68亿元,总市值超5.1万亿元。

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

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

2019年1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一整套更具包容性的科创板上市条件逐步成型,为科创板问世奠定制度基础。

从试验田到新高地,科创板探索发展的每一步,对我国资本市场都意义非凡。三年来,科创板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一系列创新制度落地见效,为“硬科技”企业支撑起一片新天地。

回顾科创板开板三年来的历程,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感慨道:“科创板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进一步优化上市环节、提高发审效率,为科创企业融资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让投资者分享其成长价值,让更多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集中,更好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

“科创板开板以来,支持了一批科技属性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印证了试点注册制的成功。”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杨德龙称,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是对于主板和创业板的有效补充,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9年3月份上交所发布《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到2022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三年来,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始终是科创板建设的主线,涉及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持续监管等方面。

“公司存在特别表决权、协议控制等多重情况,科创板实施包容性政策,为公司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幅降低了发行成本。公司通过科创板上市,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科创板首家红筹、VIE架构并首次申请发行CDR的企业——九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资顾问邢星看来,科创板制度创新可归纳为四点:一是创新注册制改革新理念,充分尊重市场,有效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二是降低发行上市门槛,宽松进、严监督、依章法;三是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实行常态化监管,提升违法成本;四是针对市场交易状况,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强交易活跃度和灵活性。

杨德龙认为,科创板交易制度创新、询价制度创新以及做市商制度创新,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做市商制度,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有利于科创板进一步做大做强。

陈雳表示,未来科创板上市公司,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合规守法经营,尤其要积极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突出科创属性,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

研发投入累计超2000亿元

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以实现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历经三年淬炼,其“硬科技”成色愈加显现。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包括93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83家电子类上市公司(内含54家半导体上市公司)、74家机械设备公司、50家计算机公司、41家电力设备上市公司。

此外,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527.4亿元、668.5亿元及873.28亿元,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超2000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1.23亿元,1.56亿元及2.04亿元,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

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2019年至2021年,从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该数值分别为29.6%、28.8%及29.5%。

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总计获得84988件专利,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为200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梳理多达64484件,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发明专利梳理达152件。

邢星认为,相比传统产业公司而言,科创板公司讲究的是创新。研发投入大小是考量一家公司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超比例研发投入的企业成长性往往更强。

杨德龙表示,科创板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增强了其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科创板已逐渐成为支持“硬科技”研发的前沿板块。

“科创板建立后,帮助科技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相比其他板块,科创板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契合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使公司在融资、人才引进和激励、研发投入等方面有了更加丰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用好这些机制,有助于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国内网络安全行业企业奇安信董事会秘书马勒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