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国内来看,4月固定资产和工业增加值数据公布,整体回落: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下降2.9%(前值5%),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了4.6%(前值4.4%)。制造业的回落除了受到部分地区停工停产的影响外,还有物流效率下降导致的外溢效应。
(1)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6.8%(前值9.30%),回落了2.5个百分点。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3%(前值10.5%)和12.2%(前值15.6%)。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相对较高增速,这里面既有政策靠前发力的原因,同时也与PPI居高不下,拉高名义值有关。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下降2.7%(前值0.7%),房地产投资仍处于下行区间,购置土地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的累计同比均呈两位数下降。从地产政策调整到销售端回暖大概需要1-2个季度,而疫情导致政策起效的时间点可能进一步延后。
(2)5月20日,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最新报价利率,本次5年期LPR下调15bps,为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调降幅度超乎市场预料,释放出了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本次不对称调降,既是对过往5年期调整幅度持续低于1年期的一定程度的纠正,也是有针对性地刺激房地产需求;4月份房地产数据,无论是房地产销售数据、还是开工数据,继续疲弱,房地产需求不振是当前信用扩张的一个主要堵点;本次5年期LPR下调结合5月15日央行下调居民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20个基点,体现了监管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3)综合来看,受疫情影响,经济数据疲弱,有效需求不足,但同时政府部门也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LPR调降等政策措施不断落地。展望后续,“靠前发力”、“主动应对”以及“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等宏观政策仍然值得期待,进一步宽信用、稳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存在。
海外方面,美国市场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加息和由此引发的盈利衰退的担忧。目前,美联储已决定将政策利率提高0.5%并着手收缩资产负债表(QT)。当美国长期利率因通胀压力上升而上升时,高科技股等高估值成长股受利率压力越来越大,下跌幅度也加大。由于决定在加息的同时启动QT,市场对流动性过剩的市场或将结束,对后期股市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
因此,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中期A股市场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压力以及海外加息风险的持续扰动,但短期依然具备震荡反弹的空间:反弹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国内疫情逐步进入可控和扫尾阶段,复工复产和常态化防控措施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也使得经济逐步企稳的预期在上升。配置来看,我们维持4月策略展望中的观点,认为2022年很难会有一种风格或者某个赛道贯穿全年,不同行业和投资主题的高低轮动将会是全年主旋律,叠加今年整体A股出现明显下跌,主流资金做超跌反弹思路使得行业和主题的轮动更被加速,近期我们建议关注:
(一)“稳增长”、“宽信用”仍是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另一方面,“稳增长”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其投资主线本身也在呈现板块间的轮动和接力:地产链和基建链(如建材ETF指数516750.SH)依然是稳增长的主力,而大金融(如银行ETF指数159887.SH)同样会受益于稳增长诉求下的宽信用,以及地产政策反转带来的资产端风险化解。(二)主题方面,考虑到目前经济的痛点更在于需求端,因此疫情复工主线和未来的大消费主线有望逐步跟上。建议关注大物流(如物流ETF指数516910.SH)、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如消费电子ETF指数561100.SH)。(三)最后,考虑到近期美债长端利率回落,因此建议关注A股中和美债长端利率负相关性较强、基本面稳健的军工板块(如军工龙头ETF指数512710.SH)。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二、全球新冠疫情再次超预期爆发;三、“稳增长”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