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资需求下降宽信用受阻 专家支招稳增长增量政策 LPR有望下行
时间:2022-05-2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在“情理之中,预料之外”,其背后反映出企业、居民不愿借钱,也就是央行所说的“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证券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来自银行、实体企业的多位人士以及专家学者,他们均表示疫情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依然未见改善,预计5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会延续4月的疲软态势。当前需尽快控制住疫情,抓紧研究出台增量政策工具,推动经济活动、人流物流尽快重回正轨,修复宽信用仍需多管齐下。

来自企业、银行的一线感受:

订单萎靡不愿用授信额度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环比更是只有3月的两成。数据公布后,央行罕见地发布答记者问解析当月低迷的数据,坦言“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3月中下旬收到上级通知要加快贷款投放,还可以用票据融资冲量,但到了4月就没有接到类似的任务要求,当月我们的信贷投放都是相对真实的用款需求,整体感觉是存量对公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都不太愿意再用授信额度了。”北京一位大行支行行长对记者表示。

南方一经济大省的监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4月辖内各地贷款投放情况均不太理想,从贷款结构看,居民贷款需求疲软,与地方政府项目相关的贷款因化解隐性债务、发债置换等原因投放也不理想。整体看,4月信贷投放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需求疲软,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一季度信贷投放透支了后续信贷需求。

信贷投放疲软的背后,折射出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重,以及个人在收入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严峻等多重压力下消费意愿下降的倾向。广东一大行省分行人士对记者透露,今年前四个月,该行辖内贷款累计投放规模较去年同期总体仍是增长。但这其中主要是企业贷款投放同比增加,尤其是基建等大项目相关的贷款投放是重要支撑;居民贷款投放较去年同期则是略有下降,说明当前居民消费等加杠杆意愿不强。

李叶(化名)在佛山经营着一家模具制造工厂,生产宠物用品、小家电等多种产品。李叶告诉记者,4月中下旬以来,工厂订单明显下降,环比降幅约在四五成左右,同比降幅大约二三成。他身边很多朋友也都是开工厂的,从事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生产,大家普遍反映4月中下旬以来订单出现下滑。

“今年3月厂子还是很忙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开年后通常都会赶订单,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当时广东出现疫情,一些买家怕受疫情影响提前下单。但到了4月中下旬后,订单明显下滑。”李叶称,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多销往北京、上海等消费龙头城市,4月以来的疫情冲击对终端销售影响较大。另一大影响则来自海外订单,海外买家担心国内疫情防控会影响工厂订单生产,将一部分订单转到东南亚,甚至交给国内的订单也不集中在同一个城市,而是选择不同城市的代工厂来分散风险。

尽管李叶坦言当前经营压力大,工厂50多名工人的工资和每月偿还银行贷款都是刚性支出,但他表示,畅通物流的需求对他而言更为急迫。

“我们3月发往江苏的货到现在客户还没收到,货发了但对方没收到,我就无法收到货款。”

5月有效融资

需求不足困境难改善

进入5月,疫情的影响仍在继续。北京此轮疫情对经济活动的扰动,就集中在本该充满烟火气的5月。北京一股份行网点员工对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该网点服务的不少企业已经停工停产或改为居家办公,办理贷款相关的用印、审批、放款等手续受疫情影响也放慢了速度。上述北京大行支行行长也透露,该支行因地处疫情封控区,已暂停线下网点营业近3周,这期间小微企业客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申请线上放贷,但单户贷款规模不高,即便是有房产抵押的贷款线上单户授信额度也在1000万以下;个人消费贷自年初以来就投放乏力,疫情冲击后尤甚。

李叶则表示,目前订单情况未见改善,一些与生产制造相关的其它微观指标也在反映生产低迷。“最近二手机器设备价格下降明显,去年这个时候是高价也买不到,现在是挑选余地很大且价格便宜;还有就是厂房租金,与去年相比下降了不少,招工也容易许多。”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当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困境依然未见改善,预计5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会延续4月的疲软态势,宽信用难言好转。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5月份信贷投放依然会受到疫情影响,信贷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特别是零售贷款投放较为疲软,按揭贷款景气度低迷;初步预计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在1万亿元~1.2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5000亿元。

专家支招

稳增长增量政策

二季度时间已过半,经济下行压力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进一步加大,不少专家近期呼吁要尽快出台稳增长增量措施,甚至有学者呼吁“应采取一些不计一切代价的政策保民生、稳经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建议,财政政策应更积极有为,一方面,用好用足存量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可考虑发行2万亿特别国债,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并对特定群体发放现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