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一个项目,去年年初就杀青了,视频平台也差不多谈好了,做后期的钱也出了一部分。现在到后期还需要配音演员的钱,但这点钱他们公司已经拿不出来了。”资深影视从业者、国内某影视公司项目负责人高海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影视行业资金匮乏问题正在加剧。
在持续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下,今年影视行业的处境相比往年更加困难。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影视项目延迟开机、资金匮乏现象突出,影视公司砍项目、减预算更加普遍了。
拍摄进度受影响
在影视行业,横店影视城的剧组数量,有着风向标般的作用。今年以来,横店影视城公布的剧组动态,比去年同期少了不少。
如4月底至5月上旬,横店影视城公布的在拍剧组少则18个,多则21个;而2021年同期公布的在拍剧组多在34~40个之间。今年大约只有2021年同期的一半。
出现这种现象,疫情是原因之一。专为影视企业提供运营发展、场地、影视扶持政策指导等服务的黄民斌告诉记者,疫情下影视产业受冲击明显。他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年的业务量明显下滑了。
“疫情对影视产业有全局性影响,剧本、沟通交流等环节还能在线上进行,但拍摄环节受影响严重。国内真正能在棚里解决的影视剧5%都不到,大多数项目还是要在影视基地或各大城市合适的地方去拍摄。”黄民斌说。
“拍不了戏,项目就全部暂停,演员、道具、服装人员都没法动,剧组就只能停摆。近期剧组开机的数量,比往年同期少了很多。很多明星都接不到项目,你可以看看每天有多少明星在做直播。”黄民斌表示。
国内某大型影视公司高管也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许多正常的影视项目拍摄计划会延后,拍摄周期会延长,这将直接影响项目预算的执行。此外,剧组还需要在预算上增加防疫的投入,有些演员从全国各地到剧组拍摄,根据当地的防控要求,也可能额外增加部分成本。
武汉一家小型影视公司创始人张淘表示,4月份由于武汉出现新增病例,他的一些项目拍摄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去西南地区某地拍摄,要开具证明,项目组到了当地酒店还曾被拒绝入住。今年我们还接了一些短剧、宣传片的拍摄,有些已经处于‘无限期延期’状态。”
有影视公司在年报中表示,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大概率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未来公司可能面临项目拍摄进程放缓、拍摄成本上升、无法如期上映、回款周期拉长等经营风险。
影视产业各环节衔接紧密,拍摄环节延期将产生连锁反应。“影视项目肯定是推进越快越好。如果项目不能及时上线,后面的一系列流程都会延迟。比如资金到账,投资方的资金一般是根据进度来的。”黄民斌说。
高海告诉记者,项目延迟首先可能面临版权到期续约问题;其次,募集的项目资金需要处理,还有演员、工作人员的安排问题。项目无法及时上线,对于后续的资金回笼也有影响。“比如部分演员已经签约,款项已经付过了,如果不能开机,这些钱可能会成为真金白银的损失。”
为了减轻疫情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各地监管部门已开始积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影视剧创作生产。
公开报道显示,4月以来,北京广电局已为14部送审剧提供了无接触服务。近期还为《情满九道弯》《心想事成》《梦中的那片海》等剧组协调拍摄场地,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剧组如期开机拍摄。
资金紧缺加剧
新增投资谨慎
近几年,影视产业持续收缩。在高海看来,疫情带来的影响只是表面,更大的问题在于行业缺乏资金、缺乏信心。
“疫情是对项目拍摄有一些影响,但如果说有项目因为疫情而开不了机,我觉得更像是在找借口,其实没有疫情可能也开不了机。”高海直言,当下,很多影视项目真正做不下去的原因是缺资金。
“影视行业的投资正在大幅减少,尤其是圈外进来的钱少了很多。现在如果影视公司自己没钱,基本上就做不成项目。”高海向记者讲述了他知道的某影视项目的状况,该项目早已杀青进入后期阶段,和视频平台的合作也基本谈妥,但公司现在拿不出后期配音演员的钱。
“配音演员费用在整个项目中是极小的一部分,你可以想象资金匮乏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公司不少,很多还是能做S级项目的公司。”高海介绍,经过这几年连续亏损,即便是大型影视公司也需要量入为出。“大家都在压缩产品,对新IP的采购也很少,更倾向于消化库存,把手上的项目先做出来。”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降库存、降成本、降风险正成为影视公司的重要任务。一些影视公司对于新项目的投资愈发谨慎,转而以消耗库存项目为主。
北京影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影营销发行和影视项目投资。公司创始人安玉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资金“捂好”。
“现在投资考虑的问题更多了,除非某个项目能够证明确实有可行性,一般情况下,投资数量都会减少,总体态度会更谨慎。最近有一个项目,我是希望其他资方能够到账80%,项目能顺利开机制作,我才能进。”安玉刚说。
高海告诉记者,如今,影视公司砍项目的情况变得很常见。一部剧如果视频平台没有直接表示有兴趣,基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