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重塑广东新优势 多项"硬核"指标飘香全国
时间:2022-05-1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广东在外贸、消费、金融、科技研发投入、都市圈建设、产业集群培育等多个方面发力,近年来多项“硬核”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人擅长煲汤,几乎家家都有煲汤“妙招”。但归根结蒂,各种“妙招”无外乎围绕两点——材料够靓,煲得够久,往往汤正浓时最见功夫。

如果拿煲汤的道理看广东经济,似乎同样适用。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东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前沿阵地,多年来GDP连续位居全国首位。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相叠加之下,广东经济仍能保持韧性与活力,足见功力。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4369.67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

除了经济总量,广东在外贸、消费、金融、科技研发投入、都市圈建设、产业集群培育等多个方面发力,近年来多项“硬核”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7年6.82万亿元提升至2021年8.27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7年3.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4.42万亿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47%提高到2021年的3.1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12.8件提高到2021年的34.89件。

汤够浓得益于材料够靓,正如广东拥有丰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拥有连接“两个市场”、运用“两种资源”的环境优势和丰富经验。近年来,广东按照“1+1+9”工作部署,在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方面加快探索,重塑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5年里“再造”了一个深圳

人口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活力的最有力证明。过去5年,大湾区内地9市的常住人口从7338.07万人增至7846.88万人,增幅在全国领先,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也从2017年55.1%上升至2021年的61.9%,集聚能力强劲。

人口集聚背后,广东的市场活力凸显。2021年,广东的市场主体总量跃上1500万户关口,稳居全国第一。这既归功于上世纪珠三角“三来一补”产业奠定的基础,也有赖于不断“腾笼换鸟”创造的发展活力。尤其是近5年来,一大批新一代的创新创业者集聚大湾区,引领和推动了大湾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城市的边界变得模糊,城市群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活跃流动,大湾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度也在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数据显示,2021年公布的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大湾区占据6席,占比接近1/4,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等“组团”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联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湾区的发展能级。

2021年大湾区内地9市GDP总量一举突破10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3.24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万亿俱乐部”成员从广深“双子星”扩容为广深佛莞“四巨头”,一个10万亿级城市群闪耀珠江两岸。

大湾区变强的同时,广东也凭借“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加快探索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认为,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下,大湾区城市群更好地带动了粤东西北地区“融圈进链”发展。

以深圳都市圈为例,深圳近10年产业外溢显著拉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华为将终端相关部门从深圳迁入东莞松山湖,随华为迁徙的软通动力、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供应商,进一步帮助东莞延伸、拓展了电子信息产业链条。2020年,华为系包揽东莞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效益贡献企业榜单的第一名。

如今,湛江中科炼化、巴斯夫、茂名东华能源、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广东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持续升级壮大绿色石化、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一批千亿级石化、钢铁等沿海重化产业带和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科创走廊贯通大湾区

近日,佛山的季华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其大功率半导体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技术装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突破了多项交叉学科难题,仅此一项研究就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授权。

季华实验室的创新成绩背后,准确反映了“粤式科创”的独特之处。近年来,广东通过加快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从过去的浅层创新、二次创新向原始创新进化,推动了基础研究能力与应用研究能力的大幅提升。

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搭建起“两廊”(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点”(深港河套创新极点、粤澳横琴创新极点)的框架体系,启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大湾区逐渐成为科创要素与产业转化高地。

“香港深造,广州科研,佛山创业。”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贤帅以一个小小的牙科种植体和自身成长经历为例,点出了如何叠加三地科研、产业、市场优势、协同发展的关键。

2013年,陈贤帅从香港博士毕业后,被引进到广州市中科院任职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广州组建团队深入研发牙科种植体项目,不久便依靠佛山口腔医疗产品制造业基础把成果转化为产品,产品行销香港。

如今,越来越多像陈贤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