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圆代工龙头提价国内设备企业受益中标率提升】
据媒体报道,全球晶圆代龙头台积电通知客户,明年1月起将全面调涨晶圆代工价格,涨幅6%。原因是通胀问题、成本上升以及为缓解全球供应紧张的大规模扩张计划。台积电官网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营收为1725.61亿新台币,同比增长55%。
Gartner日前发布预测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将达到67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德邦证券倪正洋指出,受国内刻蚀、干法去胶、涂胶显影等设备厂家拉动,中标国产率持续提升。今年4月中国大陆设备中标数量为67台,国产率达62%;1-4月开标的401台设备中,源自中国大陆厂家制造的设备共计97台,占比达24.2%。
公司方面,盛美上海是国产清洗设备领军企业;长川科技持续突破高端后道测试机领域。(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盛美上海、长川科技
【草铵膦价格持续攀升转基因渗透率提升做大行业蛋糕】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当前95%草铵膦原粉市场主流价格已达25万-27万元/吨,较节前上调13.04%。国内供应商订单充足,多排至二季度末,市场现货严重紧张;国外需求旺盛,出口订单不断下发,市场供应增量不及需求增量;场内生产商均对外封盘停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无力接新单,市场接近有价无市。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指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主要种植国家渗透率提升,使除草剂持续保持在农药品种中的绝对领先地位。草铵膦是近年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远期(5-7年后)随着新生代转基因的渗透、百草枯的禁用替代、复配制剂的增加,全球草铵膦使用量有望从2021年的4.5万吨进一步增至10万吨左右。
公司方面,利尔化学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2%,受益于草铵膦等产品量价齐升;利民股份子公司威远生化正在建设年产5000吨草铵膦项目,有望今年年内完工,贡献业绩增量;长青股份募投项目年产3500吨草铵膦原药正在稳步推进。(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利尔化学、利民股份、长青股份
【水利部与国开行签订协议着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近日签订合作协议,将抢抓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时机,不断扩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信贷规模,着力推动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流域防洪薄弱环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重点行业区域领域节水、智慧水利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信达证券认为,今年专项债发行显著前置,按照监管部门对地方6月底前基本发完全年专项债的要求,到四季度基建投资可能后劲不足。若选择在下半年发行超万亿元基建专项国债,再搭配超万亿元贷款,可以有力支撑四季度的项目建设,使全年四个季度的基建都具备强度。
公司方面,新兴铸管为离心球墨铸铁管龙头,产品用于传统供水、水利等领域;科顺股份主营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产品及服务可应用于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水利设施等领域。(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新兴铸管、科顺股份
【国内光伏胶膜价格持续上涨这两家公司胶膜业务迎来强劲爆发】
据报道,由于地缘政治及疫情防控的影响,进口EVA粒子运输周期拉长,价格持续攀升。生意社数据显示,5月9日国内EVA出厂均价在24233.33元/吨,5月以来上涨幅度在4.60%,4月初至今涨幅近15%。受成本推动,光伏胶膜价格也已相应上调,机构跟踪数据显示,胶膜厂家已在4月1日和4月18日对胶膜价格分别上调10%,5月望迎来新一轮涨幅。此外,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部分胶膜厂关停,胶膜供应出现紧张局面。
分析认为,光伏胶膜市场受益光伏装机量需求持续上升。今年以来,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根据能源局统计数据,2022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1321万千瓦,同比增长148%。随着全产业链的产能扩建投产,叠加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光伏的装机量有望实现全年高增长。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有望实现光伏装机400GW,对应全球胶膜需求43.93亿平米,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4.13%。
深圳燃气(6.48+2.53%)子公司斯威克是全球第二大胶膜供应商,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长92%,公司将推进义乌二期、宿迁一期光伏胶膜基地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光伏胶膜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华泰证券预测,2022年将贡献归母净利2.1亿元。上海天洋公司光伏胶膜业务发展迅猛,今年一季度公司胶膜实现收入12780.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99%。(金融界)
相关概念股:深圳燃气、上海天洋
【巴斯夫等化工巨头齐宣不可抗力环氧丙烷涨价一触即发】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5月5日,巴斯夫在致客户信中宣布了关于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供应聚醚多元醇和基于这些多元醇的聚氨酯系统料的不可抗力声明。由于巴斯夫陶氏HPPO公司无法交付既定的环氧丙烷产品,这将使巴斯夫无法确认5月和6月的订单情况,也无法保证已经确认的订单是否能履行。4月29日,陶氏发布紧急通知称,受上游原材料的一家供应商意外事故影响,中断了其向陶氏业务供应关键原材料的能力,受此影响,陶氏的丙二醇供应宣布不可抗力。
由巴斯夫和陶氏共同成立的该环氧丙烷工厂于2009年投产,产能为30万吨/年,是当时世界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