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经济一直以来是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中,证券公司是一张牌照和名片,为当地带来新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和财富管理模式。近年来,中小券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在特色、专长、精品等方面做出探索。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上市券商,西部证券4月27日晚披露2021年“成绩单”。公告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67.51亿元,同比增加3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加26.23%。财富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为两大收入来源,营收规模分别为10.35亿元、16.68亿元。公司长期深耕西部地区,在陕西省内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
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西部证券遵循大股东陕投集团君子文化,以“和合文化”赋能企业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力争成为一流上市综合型投资银行。
“和合文化”融于血脉
以古长安为起点,“丝绸之路”是历史上“和合文化”下的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活动。直至今日,陕西仍然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既是生产要素由东向西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也是向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转移的起点。
从古至今,这里孕育出“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商业文明。
长期受地域传统文化熏陶及大股东陕投集团君子文化的影响,地处西安的西部证券以“和合文化”作为思想指南,打造以“和聚力,合创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
以转融通业务为例,2021年两融部门重启转融券业务,实现业务规模从零到亿元大关的快速突破,这背后是团队向心力的支撑。一次需求的解决,体现出该部门实践聚资源、聚人心、共利共赢、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
去年4月,外地有营业部接到高净值客户的大额融券需求,然而彼时可出借的券源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两融部门随后全市场寻找券源,与多家同业券商、公募基金交流协商,最终匹配上客户需求,协助营业部成功开发该客户,引进落地。该客户全年转融券业务贡献收入超500万元。
和衷共济是通力协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客户至上、合力共创的工作态度。只有以客户为中心,长期关注客户价值,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才能带动证券公司效率效益的提升。
深耕西北地区,贡献西部力量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上市券商,截至2021年末,西部证券净资本为233.56亿元,在陕西省证券经营机构中始终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陕西是西部证券的大本营,地方证监局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末,西部证券有56家证券营业部位于陕西省内,在区域内排名第一,证券营业部数量占比23%。
由于区域品牌优势明显,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的客户群体对西部证券有较高的认知度。经过多年经营,公司积累大量企业及个人客户。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目前全行业经纪业务进入转型期,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平台顾问型"进行转型。对于客户群体区域特征明显的西部证券,如何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备受市场关注。
为此,西部证券在投顾体系方面创新性推出“点将台”模块,建立“1+1+N”的标准化服务模式,客户可在信天游APP一键发起点将咨询,通过投顾直接联系到擅长不同专业领域的投顾专家。
西部证券还以“自有资格申请”及“基金投顾机构引入”两种并行方式布局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去年12月西部证券引入的首个基金投顾机构——易方达基金投顾服务正式上线,在33家分支机构率先试点,成为西部地区券商引入基金投顾服务的首例。截至2022年3月底,基金投顾业务总规模近三千万元。
为当地带来新的财富管理模式是一方面,公司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陕西为西部经济强省”等地方战略中还积极贡献西部证券力量。
陕西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为了让科技优势更多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西部证券全方位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建立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以“西北院”、“光机所”为代表的“1+N”客户模式落地;紧盯“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需求,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
目前,西部证券已梳理并建立陕西省300家上市后备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储备库,从早期需求挖掘到后端服务链条延伸,为企业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科技为骨,“秦金刚”崛起
渭水文化造就陕西人民脚踏实地、刚强的性格特征,黄土文化亦养成人们勤劳、朴实、正直的生活作风。但这里不缺乏变革创新精神,西部证券以金融科技武装自身,聚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摆脱低层次同质化的市场竞争。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西部证券近三年来的信息技术投入持续上升,2018年不到亿元,2020年投入规模已达到1.5亿元。
2021年公司开始落实十四五规划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战略,成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负责以数字化驱动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变革,旨在将“科技赋能”理念落实到公司各个板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