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半导体产业重镇,上海有66家半导体公司在列首批重点企业“白名单”。就复工复产最新进展,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了行业上市公司代表以及配套供应商获悉,部分工作人员已经获批返岗,重点物资物流有所改善,按下重启键。不过,人员到岗、换岗等配套服务等还待改善,产品交期依旧面临延长、收入确认延后等问题,部分公司一季报业绩受到影响。
部分人员返岗
“经过层层审批,我们有10位工程师在周末进入厂区里了。”某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首批入厂的工程师正在着手设备的前道预组装,好赶赶工期给后道生产工序交付。
虽然上述上市公司子公司就在上海首批复工复产的“白名单”上,但工厂原来并没有配套生活设施。“因为厂区没有食堂,也洗不了澡,我们的工程师都是带着电饭锅等生活物资入厂。”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早日解封。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封控期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本地主要半导体企业并未停工,人员实施闭环生产管理。业内人士此前向记者介绍,从产业链受疫情影响程度来看,设计、软件、EDA这类公司受影响程度相对有限,晶圆制造环节受影响较大。即便采取封闭式生产,还需要防控员工交叉传染风险。多家半导体封装厂、晶圆制造厂此前传出有人员感染,甚至8寸产线一度停工。
中芯国际最新回应称,上海市发布复工复产相关指引后,中芯国际积极梳理返厂人员,并为闭环外员工办理相关手续,安排员工乘坐班车返岗。目前,部分闭环外员工已陆续进入闭环管理。据介绍,自3月18日就开始实施闭环管理,实现张江厂区和两个生活园区同步一体化闭环管理,闭环内员工总数占上海员工的60%以上。目前公司生产运营正常,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半导体硅片巨头沪硅产业介绍,公司强化了厂区内现有人员管理,保证现有生产环境安全积极排摸与联系可复工人员,结合政策进行入厂前准备,加大发掘与开展物资筹备力度,为复工人员创造生活环境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另外与客户、供应商积极沟通,确保生产物资顺利流转。
记者问到的半导体产业相关设备维护、光电材料供应商尚处于静态管理,本地销售与业务人员尚未复工,业务基本停滞,对接半导体厂的销售验收人员多数在外地来保障交付。另有光刻机ASML上海售后技术人员透露,有的提供驻厂服务,住在工厂的员工宿舍。
即便是大型工厂具备员工闭环生产生活的必要设施,当前疫情防控下员工换岗、身心健康等问题仍需关注。
某头部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向记者表示,当前需要关注疫情防控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在员工流转方面,有一部分员工已连续在岗超过一个多月,如何保障这些员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以及如何进行必要的人员流转等;这需要公司根据疫情政策再进行调整和努力。”
回顾疫情伊始,中微公司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董事长尹志尧任组长,并下设疫情防控工作组,一方面,协调各种海内外途径采购防疫物资,另一方面,组织公司IT部门在极短的时间内自主开发了“员工每日健康填报系统”,定期推送公司编制的阶段性抗疫总结《战役发布》及关怀信息增强员工信心。
在生产闭环管理期间,安集科技对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综合保税区的生产基地实行闭环管理,还组织多项关于公司产品及相关应用的培训,在合理安排避免人员过度聚集并确保各项保护措施采取到位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培训。
作为半导体IP授权服务企业,芯原股份开启了云办公模式,成都、南京、海口、北京的研发中心高效运转,与上海远程协同,缓解了上海疫情所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在居家办公期间,公司为上海员工安排发放了生活物资补给,还筹划了书法、古琴、健身等居家线上活动和心理培训课程。
重要物资保障力度提升
在上海本轮疫情前,半导体行业及已经面临着物流供应紧张的“缺芯”局面,在复工复产进程中,保障重要生产物资运输通畅尤为重要。
据中国民航报报道,4月24日,东航物流承运5.4吨光刻胶抵达浦东机场,为华虹集团提供继续生产物资。4月以来,东航物流已为华虹集团运输2批光刻胶,共8.9吨。
对于上述消息,证券时报记者尚未联系到华虹集团核实。另有其他半导体材料、设备、检测等环节上市公司,向记者介绍了关键时刻“特别通行证”发挥了作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也在多方联手,确保集成电路关键原料稳产保供。近期,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已配合市经委经济运行处、电子信息产业处共办理了各类通行证101张,解决运输原材料超过500多吨。上海市经信委电子信息处会同协会向全市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发出了“商请支持保障物资运输函的特别通行证”。
为保障物资的运输通畅,安集科技行政公关部的同事牵头,与政府部门和客户不间断地沟通,及时完成各项证件的办理,最终顺利完成货物运输并准时送达各地客户,保障供应不间断。有头部半导体材料厂商此前向记者表示,上海封控之后,企业第一时间就实施闭环管理,生产一直没有停止,保障客户出货。“货物的运输途中碰到很多挑战,好在客户没有因为我们的货物而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