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换机周期延长至3年 产业链企业突围三大路径
时间:2022-04-26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经历了从2007年至2017年十年十倍的高速增长后,手机行业近几年增长乏力,市场整体缩量前行,而今手机行业更是已全面进入存量市场时代,行业大佬普遍预测,今年及未来两三年行业下滑已成定局。此外,手机行业还面临新冠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等多重挑战,如此背景下,产业链集体承压,企业三条突围路径已悄然浮现。

换机周期已延长至3年

回顾手机业发展历程,2007年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仅1.24亿部,而2017年超过15.6亿部,增长10余倍,每年新增市场规模达数万亿人民币。

2017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顶点,但自2019年以来,5G的部署又打开新的空间。2019年7月,中国市场5G手机仅占总出货量的0.2%,到2021年全年出货量2.66亿部,占比达到75.9%。

不过5G换机潮没能刺激整体手机行业需求大增,近几年来手机业市场整体缩量前行。

4月21日,数据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受经济形势不佳和季节性需求低迷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仅苹果和三星较去年增长。

对此,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市场的下滑,手机市场已彻底进入了存量市场,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创新吸引,消费者换机周期会越来越长。

“我记得最早(手机更换周期)是16-18个月,之后是20-24个月,最近是36个月了。这是因为产品没有创新,吸引不了用户,用户换机的速度就延长了。”胡柏山说。

据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2.6%,其中2月出货量同比下降31.7%,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4.7%。

从海外市场来看,胡柏山认为,第一季度还是受制于芯片短缺,去年4月份一直到今年3月份,普通4G手机(1198元以下)几乎没有供货导致行业出货量下滑。

胡柏山认为,第二个原因则是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疫情不仅影响企业线下门店正常经营、线上销售渠道物流正常配送,还影响消费者经济收入等,进而影响人们对手机的消费需求。

“消费类电子未来2-3年总量还是相对疲软。”胡柏山预测。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确实目前整个手机市场在下滑,宏观因素、短期疫情因素、还有整体更新的速度、手机质量上升等多因素叠加导致整个市场换机周期不断延长,从而影响了销量。

原材料价格上涨

产业链一季度业绩承压

行业需求疲软的同时,企业还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李杰向记者透露,疫情以来,手机业芯片价格就持续上涨,一方面电动汽车需求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整体需求暴增;另一方面,因经济和疫情关系,芯片供应有点收缩。此外,手机业其他一些行业性的器件也越来越贵。

李杰认为,从目前来看,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仍会持续,不过手机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出现集体涨价现象,头部企业普遍会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及供应链优势等消化相关成本,尽量不将成本传导至下游消费者。

荣耀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宋亦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客观存在,比如手机电池等涨价明显,主要原因包括能源价格变动、物流、疫情等因素,但公司与大部分合作伙伴均签订了中长期合作方案,所以整体影响可控,另外通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等方式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已反映在产业链企业业绩上。

蓝思科技(300433)今年第一季度共实现营收93.34亿元,同比下滑22.15%,净利润亏损4.11亿元,同比下滑134.12%。公司称,受宏观经济波动、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客户终端市场需求减少,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效益减少;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对产品交付、物流成本、采购成本、防疫支出和相关费用的管控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蓝思科技同时表示,虽然短期内疫情反复、需求波动、物价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行业造成了较大压力,使得中游企业资金流承压、业绩波动,但短期的挑战不改公司中长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卓胜微(300782)最新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30亿元,同比增长12.43%;净利润4.41亿至4.66亿元,同比下滑5.35%至10.43%,受供应链价格上涨,及随着适用于sub-3GHz的接收端模组产品的市场拓展,公司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导致整体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共达电声(002655)也最新预计,今年一季度共实现营收2.35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净利润1934万元,同比下滑22.22%。

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则在2021年就已出现增收不增利之情况,2021年其营收同比增长66.6%,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12%,立讯精密表示,在全球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面对上游产业链“缺芯少料”、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单边上扬等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部分产品量产落地与出货时间不同程度递延等情况,多重因素导致了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不过,立讯精密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30%。

集微咨询统计的2021年手机产业链上市公司亏损排名TOP15的企业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