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0余家公司加入回购大军 释放积极信号
时间:2022-04-23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今年以来,A股掀起一波回购热潮,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已有437家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的金额和家数大幅增加。

当前,大盘持续回调,多个行业估值进入低位区间,众多公司纷纷出手回购提振投资者信心。与此同时,来自监管层的政策鼓励也进一步激发上市公司回购热情。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A股也曾发生过两次回购热潮,主要集中于市场阶段性底部或者行业下行区间。有券商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回购股份对公司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同时,通过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或回购注销股份提升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以积极表现向市场传导正向反馈,从而坚定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信心。

多家公司回购超10亿元

近期,大盘持续震荡走势,上市公司的回购动作更为积极。进入4月份,又有近200份涉及“回购股份”的相关公告披露,其中更有10亿元以上的大手笔出现,美的集团、海尔智家、万科A、云南白药、顺丰控股等多家公司均斥资回购股份。

4月12日,海尔智家披露,拟斥资15亿~30亿元进行回购;云南白药4月8日披露,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1.19亿元;万科A在4月7日公告,拟使用自筹资金回购股份,斥资20亿~25亿元;3月10日,美的集团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5亿~50亿元回购。另外,顺丰控股也于4月14日公布回购进展,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864万股,回购资金约为15.06亿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公司拟回购金额上限达到或超过10亿元,其中,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排名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有万科A、荣盛石化、大族激光。另外,从已回购金额来看,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566.4亿元。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主板公司成为此轮回购潮的主力。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22日,今年已有437家公司披露回购公告,其中,深市主板公司156家,沪市主板公司158家,创业板公司99家,科创板公司21家,北交所公司3家。总体来看,无论是发布预案的公司家数、预计回购的金额上限,还是已回购的数量和金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此外,港股回购规模也创历史新高,港股市场121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额超160亿港元,同比大增160%以上,腾讯控股、小米集团、友邦保险等行业龙头加入回购大军。

多行业估值进入低位

已披露回购预案的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医药生物、家用电器、房地产、化工和电力设备等行业,其中不乏多个“赛道茅”的身影。

除前述的美的、海尔、顺丰等公司外,医疗行业的恒瑞医药拟用6亿~12亿元回购,同时行业内的迈瑞医疗、泰格医药、康希诺、艾德生物、天臣医疗、海尔生物、迪瑞医疗等也相继披露回购公告;化工行业中,荣盛石化计划回购金额不超过20亿元、恒力石化计划回购金额不超过15亿元……

随着A股整体走势下行,开启回购热潮的各行业下行趋势均比较明显。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以及公司估值被低估,相关上市公司会产生稳定股价的需要,而回购股份正是最主要手段之一。“药企近期密集进行回购一方面是估值偏低;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状况以及布局需要,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也会倾向于开展回购。而化工行业,由于高油价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影响,盈利受到一定冲击,但从长期看,化工品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长期投资价值仍在,企业也希望借回购等相关动作来提振市场信心。”

一位投资领域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通常来说,股票回购在财务效应方面,可以提升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与此同时,股票回购具有一定的积极公告效应,上市公司借回购行为可以向市场传达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吸引投资者关注。

方正证券指出,自2012年以来,A股市场还出现过两次回购热潮,前两次回购热潮,都是发生在市场大幅回调之后,2018年去杠杆和贸易摩擦后市场大幅回调,2020年疫情影响和美股市场熔断大幅回调。两次回购都起到了稳定市场、发现价值的作用。

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回购

来自监管层面的鼓励也助推了上市公司积极回购。

今年4月11日,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实施股份回购;并且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公司股票出现大幅下跌时积极通过增持股票的方式稳定股价;支持上市公司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盈利水平,增加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的比重,与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与政策鼓励相呼应,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回购潮中,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上呈现出新特点,除了使用自有资金之外,还有不少公司使用了超募资金回购、“发债式”回购。

记者梳理相关公告发现,目前已有光峰科技、当虹科技、圣湘生物等科创板公司采用超募资金开展股份回购,并且运用“超募回购+股权激励”这一模式来绑定核心研发人才。此外,洛阳钼业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