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最高年缴1.2万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
●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提出增强投资能力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根据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4月21日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各家机构应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期货和衍生品法填补法治建设空白护航市场发展促进双向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下称“期货和衍生品法”)将自今年8月起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有效填补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空白,至此,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四梁八柱”的建设基本完成。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也为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双向开放、建立国际定价中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期货经营机构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服务国民经济方面的独特优势。
【证券时报】
●短期储蓄转为长期资产资本市场迎来“长钱”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万元。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参与个人养老金运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确定。个人养老金制度有税收等政策支持。
●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昨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会议要求,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方星海:IPO定价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行时”分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近期许多企业IPO跌破发行价,其原因不是因为IPO太多,而是IPO定价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谈判进展顺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成一个合作协议。
【证券日报】
●证监会呼吁机构投资者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4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部分居民储蓄有望转为股市长线资金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同日,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证监会表示,《意见》有助于加快构建养老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将助力养老金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实现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和规模性,通过积极投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
●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同比增5.6%二季度有望保持上升势头
4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2年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有关情况。2022年一季度,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21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折合342.9亿美元,同比增长7.9%),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0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折合269.2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流向批发和零售业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流向制造业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同期总额的19.5%,较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