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重要性渐增 上市公司应将其融入经营积极披露
时间:2022-04-2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随着A股机构投资者、外资机构占比的持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对ESG(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的关注度在快速提高。在第13届中国投资者关系天马奖专家评审委员会研讨会上,多位专家阐释了ESG非财务指标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对上市公司而言,落实ESG工作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ESG信息披露也是多角度展现公司价值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ESG逐渐成为投资者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更加贴近本土市场的信息来源,国内ESG评级体系亟待建立。

将ESG落到实处

ESG不仅要体现在公司的战略中,更要落实在经营日常里,这一点已经成为多位专家的共识。上市公司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ESG目标,并将具体工作进行合理分解,还应在收购交易中予以充分考虑和披露。

在参会专家看来,ESG工作实际上蕴含着多种层面的意义。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总监徐良平表示,ESG工作一方面应被视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双碳”部署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经营质量。因此上市公司应从战略上提高对ESG工作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

根据深交所投关调查,上市公司整体ESG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上市公司建立相关委员会。这表明国内上市公司还没有充分认识到ESG工作的重要性,ESG工作在上市公司群体还刚刚起步。

隆基股份董事会秘书刘晓东也表示,注重ESG战略不仅是投资者的期望,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核心是在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ESG目标需要得到科学的分解。大族激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杜永刚表示,应当将ESG的评价标准分解为环境管理目标、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政策、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等具体的经营指标,建立日常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紫江企业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高军也提出,公司可以结合业务特点及运营模式,分类将ESG中关键指分解到具体业务条线,形成KPI指标。此外,老板电器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刚与万科A董事会秘书朱旭也持相似观点,认为ESG标准既要体现在公司战略中,又要融入日常经营行为。

上市公司正在逐步探索建立完善的ESG内部制度体系。中上协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央企上市公司明确了ESG主管部门,六成以上参加了ESG相关培训。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ESG工作的目标和规划有所不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行权事务部总监杨宏表示,不同行业受国家战略政策的影响迥异,如高排放行业的上市公司(电力、煤炭等)对国家碳中和战略所承担的环保减排等社会责任、减排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行业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等与零排放的行业相差甚远,两者应履行的ESG信息披露内容、确定的发展目标与方针也截然不同。

“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有着不同于一般生产企业的特点,肩负着比一般生产企业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理应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杨宏称,各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所属行业的特性、发展特征以及行业的最新相关政策等制定可操作的ESG工作规划。

杨宏还建议,上市公司在收购交易中应充分披露或考量ESG相关政策对标的公司估值或盈利预测的影响。例如,若上市公司拟收购的标的公司属于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高能耗行业(如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在对标的公司采用收益法估值、盈利预测时,标的公司预测的核心财务(如营业成本的预测等)或非财务指标、未来业绩的增长趋势等均需要充分考虑ESG相关政策对其的具体影响,并在评估报告、交易公告等文件中具体说明。

提升ESG信披水平

ESG工作不仅要做出成效,更需要让投资者得到更及时、全面的了解。在多位专家看来,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是上市公司的必修课,也是多维度向投资者展示公司内在价值的重要途径。

美盈森副董事长黄琳表示,上市公司要做好ESG报告的信息披露工作和宣传报道工作,使市场和社会公众能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公司的ESG情况。

主动进行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且信息披露质量逐年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刘翠兰表示,2021年度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100家。为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性和针对性,部分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尝试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架构下的披露模式,大部分蓝筹股公司还构建了高层深度参与、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ESG管理组织体系。

相关披露准则也在逐步完善。2021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格式准则,新增了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提升了ESG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

不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仍有待提升。根据深交所投关调查,定期报告依然是ESG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专门披露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报告的上市公司占比不足三成。

大小市值公司在ESG报告方面的表现分化明显。中上协数据显示,市值高于500亿元的公司披露ESG相关报告的占比达到八成,而市值低于50亿元的公司占比则只有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