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拉涨,进口LNG供应趋紧的影响,正在逐步向下游蔓延。
近日,国内部分地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天然气上下游联动机制,纷纷上调居民、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行业人士认为,气价上行主要受国内外供给趋紧因素影响,下游企业生产制造成本面临提升的同时,我国燃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也获得推进。在短期内供给端难有增量的背景下,全年气价或维持强势格局。
多地上调管道气价格
草长莺飞四月天,北方冬季采暖需求已过,燃气市场也步入传统淡季。然而3月份以来,国内多地陆续出台最新气价方案,或顺价调涨,或直接沿用采暖季价格。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3月末发布的消息,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平衡上游天然气价格上涨和减轻用户负担的关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天然气销售基准价格的通知》(下称《通知》)将继续执行。2021年末发布的《通知》中,天然气发电厂及漕泾热电的销售基准价格提高0.4元/立方米,其他非居民用户的销售基准价格提高0.6元/立方米。并明确2022年1月1日起取消季节性差价。实际销售价格以政府制定的基准价格为基础,由供应企业在上下5%的浮动幅度内确定。
同样延续了采暖季价格的还有湖南。3月29日湖南发改委向长沙、株洲、湘潭等10市发改委各相关企业发布通知显示,因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偏紧,地缘政治频发,进口天然气大幅度上涨,国内“三桶油”公司持续上调该省天然气供应价格,决定2022年度淡季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暂不实行新的联动调整,10市非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继续执行2021年采暖季价格。
此外,广东韶关曲江城区居民生活用气第一阶梯销售价格,由现行每立方3.64元调整为4.3元,其它梯次销售价格同时相应调整;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由现行基准价每立方3.8元(可上浮20%,下浮不限),调整为当月销售价格按不超过上月平均购气价格确定。
而陕西大荔县人民政府网站也发布通知,从4月1日起对县城区居民用天然气第一阶梯销售价格由原来的1.88元/m3调整为2.27元/m3,其它各类各档销售价格也均有上调。
“近期确实不少地区发布了居民、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政策。涨幅在6%-28%不等,其中仅银川市管道气价格由供暖季价格调整为淡季价格,下跌36%,与2021年淡季价格持平。”金联创分析师孙雪莲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部分省份中石油2022年~2023年年度管道气销售政策已确定,据悉2022年下游用户合同气量按照该用户上一年同期实际用气量的80%~90%进行配置。此外,今年管道气合同量将执行一省一价,且上浮比例略高于去年,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且管道气供应量相对收紧。
“中石油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目前上/中/下游很多企业都在根据政策要求,市场供需变化,下游承受能力和企业自身成本等因素变动,来制定更为合适的销售或价格机制。地域不同,气质组分及气源来源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性也比较明显。近期也确实有部分地区调涨居民及非居民用气价格,主要集中在海气用量占比比较高的省份,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卓创天然气分析师国建称,国内天然气市场特别是管道气市场发展目标就是要实现市场化。
从2021年以来,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天然气价格大幅上升,很多地方气源成本上浮明显,相应的市场零售价格很多地区也已经超过以往限定价格机制下的定价。虽然国内天然气价格上行,终端消费市场会承受较大压力,但是这个价格形势下,对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也形成了很大推动。城市燃气和上游供应都在谋求更加合理的价格疏导机制,也陆续进行了各种尝试。
进口成本倒挂供应吃紧
采访中分析人士多表示,地缘政治导致国际气价高位震荡,LNG进口成本大幅增加,无疑是导致国内气价上行,供应偏紧的主因。
据金联创数据,3月东北亚现货价格均价为39.356美元/百万英热,较2月环比上涨46.94%,受俄乌冲突影响,于3月7日飙涨至84.762美元/百万英热,刷新历史纪录;3月欧洲TTF价格均价为41.644美元/百万英热,较2月环比上涨56.22%,于3月8日创造历史高点67.925美元/百万英热;3月英国NBP期货价格均价为41.055美元/百万英热,较2月环比上涨54.43%,于3月7日创造新的历史高点,为70.695美元/百万英热。同比去年3月,东北亚现货价格、欧洲TTF价格及英国NBP期货价格涨幅高达5倍之多。
“受上游LNG价格强势影响,今年管道气价格比往年水平明显上浮。我国LNG一方面来源于国内气田自采,另一方面来源是进口。目前进口LNG无论长协还是现货价格都涨幅明显,现货同比涨幅已达到600%。”国建表示,LNG进口量在国内LNG供应结构中占比能达到30%以上。其中LNG现货进口成本的上浮,导致目前国内企业进口LNG现货要承担较高额的成本倒挂风险。
他说,目前出货价格在8000元/吨多,但是进口现货成本在10000元/吨,这还不包括接收站的使用及管输成本等,这样就造成国内目前现货资源的进口意愿偏弱,今年现货进口量比往年出现显著下滑。常规年份LNG进口中,现货资源占比大致在30%左右,但今年1~3月份现货占比大约在10%。LNG整体供应在接收站端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所以目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