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小盘股,竟吸引了五大“顶流”基金经理集体关注。
由于有5%举牌线和基金“双十规定”,小盘股对管理超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吸引力往往不够。但最新披露的基金调研纪要显示,市值仅123亿元的A股公司京基智农竟一日吸引五大明星基金经理集体现身,他们大部分管理着大规模资金,而截至去年末,京基智农尚未进入主流基金的投资视野。
记者注意到,京基智农所在的赛道曾有过基金挖掘“黑马”的成功案例,这只黑马从百亿市值成长到几千亿市值,并成为基金重仓股。
五大“顶流”
同时看上一只小股票
小股票能否拉动大体量基金的这辆车呢?在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对亲力调研的标的、重仓股的市值体量都有不成文的约定,对小市值公司而言,很难吸引基金公司研究员参与调研,不过一些小盘股在吸引基金调研这件事上,已在资金规模和职务层级上打破了传统印象。
A股上市公司京基智农日前披露的调研信息显示,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级高管萧楠、鹏华基金副总经理王宗合、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过钧、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茅炜、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杨建华同一日现身该股的调研名单中。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五人均是基金经理中“投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以萧楠为例,易方达基金去年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7月24日起,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经理萧楠,出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级高管。
因此,上述5位身兼高管身份的顶流基金经理,在同一日集体现身一家A股公司的调研,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当前主流资金的最新投资偏好,被五位基金大佬同时看上的京基智农实际上只是一只小盘股,目前总市值约123亿元。
“基金公司的调研通常是实用主义的,调研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因此管理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通常调研的对象,也都是有一定市值体量的标的。”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定性不足的中小市值股票,过去通常是研究员了解情况即可,基金经理亲自调研的对象往往是买入确定性较强、且市值为中大盘体量的公司。相对而言,由于小市值股票流通盘小,也难以在基金股票池组合上配置足够的量,因为小市值体量公司对超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吸引力不够。
Wind数据显示,萧楠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合计接近540亿元,王宗合管理的资金超过310亿元,茅炜管理的资金约为200亿元,过钧管理的资金约为100亿元,杨建华管理的资金也有60亿元。
所在赛道
曾现大“黑马”
考虑到基金经理在投资实际操作中,投资行为会受到“双十规定”和5%举牌线的限制。也就是通常情况下,一只基金持有单一股票的市值,一般不会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时也不会超过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的5%。
按照目前京基智农123亿的市值,一只基金只要出资6.15亿元资金即可达到该股5%的举牌线。这还是比较极端的情况,通常来看,在上市公司的基金持仓情况中,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一只基金在相关股票中的持仓市值占股票总市值往往不会高于3%。
但如此之小的持仓金额对萧楠、王宗合、茅炜等人来说是否能构成吸引力,也存在极大的疑问,毕竟萧楠管理的资金规模高达540亿元,王宗合管理的资金也超过300亿元,即便所调研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实现股价翻倍,对这些管理超大规模资金的“顶流”基金经理而言,整体拉动基金净值的效应并不明显,除非他们非常看好这家公司。
华南地区一家公募基金副总经理此前在内部交流会上也表示,对大规模基金来讲,挖掘一两家上市公司对组合收益的贡献比较小,反而是行业深度研究、产业链的把握可能会给投资组合带来比较多的超额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京基智农所在的赛道一直都是顶流基金大佬喜欢重仓的对象,且该赛道已出现过“以小变大”的案例,成为了市值接近3000亿元的基金重仓股。
记者注意到,基金重仓的牧原股份在2014年4月13日的市值仅为79亿元,是一只典型的小盘黑马,彼时重仓该股对大型基金经理而言几乎没有吸引力,拉动基金净值效果有限,即便到2015年4月13日,该股市值也仅约170亿元,这意味着牧原股份在2014、2015年的市值体量与今日的京基智农大致相似,而在基金重仓介入并长期持有后,牧原股份在6年时间内,从一只小盘股蜕变为超大市值品种,在6年时间股价上涨超过十倍,而这一过程也对管理大体量资金的基金经理带来显著的净值拉动。
吸引力到底在哪?
尽管还存在种种疑问,但市值仅123亿的京基智农还是成功吸引了五大基金“顶流”的亲力调研,此番基金调研中的核心问题,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们看中一家小公司的原因。
在基金调研的问答环节,有基金经理提问京基智农为何选择楼房养殖模式?京基智农表示,首先是因为公司所处南方区域不像北方有那么多平地,采用楼房养殖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化,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出栏更多生猪;其次,较之传统模式,楼房养殖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管理效率相对较高,在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也具备明显优势;此外,公司楼房项目采用“6750”标准化生产线一体化养殖模式(6000头母猪、750头祖代及相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