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正在持续收紧风险较高的个人金融衍生品业务。
4月13日,工商银行宣布,自今年6月12日0时起,该行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新客户签约及全部交易品种的开仓交易,成为继去年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之后,又一家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银行。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某股份行国际业务部门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工商银行暂停的应该是有保证金杠杆交易的个人对私外汇买卖。该人士透露,其所在机构也有个人外汇买卖,但多是实盘交易,目前未受影响。
“此次仅调整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不涉及个人结售汇业务。个人结售汇业务可正常办理。”工商银行方面表示。据了解,工商银行去年还暂停另一项业务——账户外汇业务。更早之前,在去年七、八月份,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曾先后宣布对个人外汇业务进行调整。
“此前‘原油宝’事件相当于是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控能力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当时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那之后银行业持续收紧个人金融衍生品业务,包括在监管指导下,大部分银行都对账户贵金属业务进行了调整。
“宇宙行”宣布对有关业务进行调整
4月13日,工商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将对个人外汇买卖业务进行调整。主要包括:
自2022年4月17日0时起,该行将关闭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电话银行和工银E投资渠道。客户可继续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办理业务;
自2022年6月12日0时起,该行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新客户签约及全部交易品种的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工商银行解释称,此次该行仅调整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不涉及个人结售汇业务,个人结售汇业务可正常办理。
据了解,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是个人客户在银行进行不同自由兑换外汇间交易,通过外汇买卖获取更高利息收益、汇率升值收益或规避汇率风险,带有投资性质;个人结售汇业务则是指在政策规定的额度内进行人民币与其他可兑换货币之间换汇交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从此前部分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业务及目前外汇市场面临复杂环境看,近期部分银行收紧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主要是还是出于防范潜在风险:
一是防范市场风险。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受控,国际地缘冲突升,发对经济政策急转弯,各国经济与政策分化,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继续困扰市场,波动偏剧烈;
二是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银行主动调整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一定程度上向投资者提示市场潜在风险,有助于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明显提升;
三是防范机构市场声誉风险。部分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相关业务进行调整,也有助于降低潜在投资业务纠纷和市场声誉风险。
此外,一位股份行国际业务部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此次工行调整的个人对私外汇买卖,应该是有保证金杠杆交易的业务。“之前中行‘原油宝’事件后,大部分银行都在收缩个人衍生品业务。”该人士透露,其所在机构也有个人外汇买卖,“但多是实盘交易,不是保证金交易,没怎么受影响”。
银行个人衍生品业务持续收紧
工商银行并不是第一家宣布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商业银行。
去年8月份,华夏银行曾公告,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自2021年12月1日0:00点起,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尽管该行随后删除了这则公告,但也向媒体证实该业务将如期暂停。
更早之前的去年7月,招商银行一口气发布5个公告,宣布对多项个人贵金属业务和个人外汇业务进行调整,新版协议于当年8月11日正式生效。
根据彼时该行公告,招行将逐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无持仓客户关闭个人纸贵金属双向交易、实盘纸黄金纸白银买卖、“招财金”、个人双向外汇买卖等业务功能(不包括非实盘外汇买卖),这些业务的持仓客户在去年8月23日以后也将不能新开仓。同时,招行个人外汇期权业务即日起停止发售新产品,全部存续产品到期后,不再向个人客户开放。
招行还提醒到,考虑到外汇市场风险较大,该行未来将进一步从严限制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若有个人双向外汇产品持仓余额,需保持关注并做好仓位管理,适时降低持仓余额。
此外,券商中国记者查询发现,工商银行已自2021年10月17日起暂停账户外汇业务新客户开立交易账户,并自2021年11月14日起暂停账户外汇业务全部交易品种的开仓交易。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被银行加强风险管控的个人外汇业务都带有衍生品性质,“与大家在银行用人民币兑换外币完全不同,风险很高,波动幅度大”。银行对相关业务的调整也相当于向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提醒其理性和谨慎操作,有助于降低市场非理性投机炒作。
“原油宝”事件后,国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发布调整相关账户交易的公告。此后银行业持续收紧个人金融衍生品业务,包括2020年底,银行在监管指导下暂停了个人贵金属投资业务的新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