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年前,在监管鼓励专业人士发起公募基金的背景下,第一家个人系公募问世。此后,越来越多的资深人士和社会资本加入公募创业大潮,截至目前,加上尚未发售产品的2家,个人系公募已扩容至24家。在诸多领域不占优势的个人系公募,与发展更加成熟的机构系公募同场竞技,如何赢得一席之地?
近日,前农银汇理明星基金经理赵诣“转场”刚刚获批的泉果基金,再度引发市场对个人系公募发展的热烈讨论。
个人系公募百花齐放
随着泉果基金在今年1月正式获批,国内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24家。泉果基金在创立之初就备受市场关注,主要因为其发起股东为资管行业“标杆级”人物——东方红资管原董事长王国斌、原总经理任莉。
目前,24家个人系公募的核心创始人几乎都曾在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资管公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担任过高管,其中更有以陈光明为代表的明星大咖。正是得益于众多资深专业人士的加入,个人系公募不断扩容,逐渐成为基金行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有统计数据的22家个人系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4864亿元。另据同泰基金的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间,个人系公募非货管理规模5年总增速达1512%,同期整个公募行业的增速则为260%。
与此同时,个人系公募在管理规模方面也呈现较大差异,最大者泓德基金管理规模近千亿元,紧随其后的鹏扬基金管理规模超900亿元,睿远基金管理规模则超600亿元,共计有11家公司的管理规模超百亿元。剔除最新成立的2家公司,22家个人系公募中有6家管理规模不足10亿元,5家管理规模则在10亿~50亿元区间。
不过,若将目前的这种差异称为分化,恐怕还有失偏颇。兴华基金总经理韩光华认为,现在讨论个人系公募分化问题为时尚早,一是目前只有24家个人系公募,样本较少;二是各家公司成立时间差异较大;三是各家公司成立时市场差异较大,成立时点好的公司更容易做出规模;四是各家公司的股东能力圈有差异,这会导致各家公司的发展模式存在差异,有些公司聚焦权益投资,有些公司则聚焦固收投资,单纯以规模去判定公司的发展态势并不科学。
相比分化,差异化或许更能描述当前个人系公募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具体来看,24家个人系公募中,有以主动权益为特色的睿远基金、泓德基金,也有以固收投资为主要抓手的鹏扬基金、博远基金等,还有产品线分布较为均衡的同泰基金。各家个人系公募依托创始团队的资源禀赋,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股权激励渐成标配
众多业内资深人士前赴后继加入公募创业大潮,其实是公募基金行业对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的重要探索,这承载着众多基金人的梦想。
自1998年公募基金诞生以来,行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高速发展阶段,但也随之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严重、股东和管理团队目标冲突等,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2013年底,国务院正式下发《证监会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请示》,第一次明确了自然人可以成为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发起设立公募基金,私募资产管理机构等也可以申请公募牌照。这被视为整个行业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公募基金在发起方式、激励机制等维度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政策一出台我就关注到了,做了20多年的投资,其实一直有个梦想,创办一家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政策出台后,我们在2014年春节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同年10月提交了材料,次年2月就拿到了批文。”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回忆说。
2015年3月3日,首家个人系公募泓德基金正式成立。股权结构中,王德晓作为个人大股东持股26%,老东家阳光保险持股25%,其他4家股东共计持股49%。王德晓提及,“最初选择的股东都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也充分信任我们团队的能力,认可专业人士创办基金公司的模式,不会随意干涉管理层经营。”
自此,个人系公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不仅股权结构愈发向管理团队倾斜,员工持股和事业部等激励机制也逐渐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业人才和公司发展、持有人利益的深度捆绑。
例如,2016年4月,国内首家全自然人股东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汇安基金获批,其股东由9名核心团队成员组成,实现了股东、管理层的高度统一。其中,知名公募老将何斌、秦军分别持有35.7%、35.5%的股权。
2016年7月,首家“私转公”公募也正式诞生——“固收老法师”杨爱斌创办的鹏扬基金宣告成立,这也是首家个人绝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创始人杨爱斌持股55%。杨爱斌还在公司成立初期公开表示,为公司骨干人员保留了不低于20%的股份激励。2019年2月,鹏扬基金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落地,新增的3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14.34%。
华南首家纯员工持股公募——东方阿尔法基金更是从筹备之初就设定了“公募平台”与“私募机制”相结合的机制,创始人刘明、有限合伙平台分别持股39.96%、39.56%。刘明表示:“从公司筹备到成立后的日常经营,这种机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的归属感很强。”刘明认为,客户对基金经理的担忧主要有三个:一是业绩;二是是否有利益输送;三是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