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聚焦五大热点 建言稳增长早发力早见效
时间:2022-03-28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最近,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大宗商品市场等变数陡增,给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重大挑战。国务院金融委“3·16”会议以及国常会“3·21”会议均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预期,稳定资本市场发展。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本报今起推出各方建言“提振市场信心稳定资本市场”系列报道,通过广泛采访证券界、基金界、创投界等机构人士,专家学者以及上市公司、企业界代表,倾听市场声音,汇聚各方智慧,凝聚更多共识,共同为稳定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陆续召开,及时回应市场热点问题,提出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3月25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重大风险处置积蓄好后备资金。

上述会议释放的信号引发市场关注。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券商多名高管、首席经济学家、业务骨干等,获悉业内颇为关心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中概股回归、民营经济发展、产业监管、资本市场改革、对外开放等话题,并对此积极提出政策建议。

应缓解房地产调整

带来的紧信用现象

房地产行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难免对经济总需求产生冲击。3月16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表示,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广发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传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缓解房地产行业调整带来的结构性紧信用状况。

在他看来,既要有新的举措稳房地产,又要尽快在房地产之外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在稳房地产方面,围绕满足新市民安居以及改善型购房等合理需求,优化房地产调控和金融配套政策;还要针对部分流动性紧张的房地产企业,提供市场化的流动性支持工具,避免流动性风险升级。在增长动能转换方面,要通过减税等措施提升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更要采取需求扩张政策,启动实体经济内循环。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谈到,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已经小幅度放松,但这些松绑政策还不足以扭转房地产行业悲观预期,所以行业仍然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他向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来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否则即使给开发商放贷款,开发商也会因为对未来前景的悲观而缺乏支出意愿。

东方红资产管理联席总经理胡雅丽表示,从供给端来看,需要多渠道拓宽房企融资来源,“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预售资金监管”等监管政策执行层面需进一步优化;从需求端来看,考虑到房地产销售是房地产企业拿地和开工的前置条件,仅仅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纾困政策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提振房地产投资需求,因此未来可以更多通过“因城施策”的方式展开对地产需求侧的政策支持。她也指出,在出台托底政策的同时,仍应严守“房住不炒”底线,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建议加快房地产REITs发展,一方面为保障房建设提供资金,稳定总需求;另一方面,助力房地产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行业风险。

货币政策应主动有为

站在目前重要的时点上,形势有压力,政策有新基调。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财政政策要积极可为。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增加市场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担忧。今年广义财政刺激的力度实际上非常大。“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降准值得期待,而且是越早降越有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认为,维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关键因素。他建议,一是以我为主,二季度可采取降准降息的总量政策,使得宽信用进一步发力。二是精准滴灌,配合总量政策注重结构性支持和定向支持政策工具,形成组合拳。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碳减排等关键领域的信贷精准投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与质效。

改善民企发展预期

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大家庭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对于稳定社会投资和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进一步支持民企发展,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杨翠迎联合提出多个创新性政策建议。

目前,民企面临困境较多,比如获取间接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通常高于国企;另外当政府机关和国企作为采购方时,民企很难参与其中。上述人士表示,目前398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国企涉足超过90%以上,为减少两种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差别带来的各种现实矛盾,建议将少数充分竞争的行业划为“民营经济专属经济区”。在这个专属经济区内,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可以通过混改等方式退出控股地位,有助于改善民营企业发展预期。

在起步阶段,国家可以选择若干充分竞争且国有企业缺乏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作为试点领域,例如餐饮、家居、服饰等行业。若试点反响积极可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自留地”范围,甚至不排除最终形成三分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