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雄安又迎来一个春天。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五年来,这里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
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城市框架正全面拉开,一批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首批疏解项目进入实质性选址建设阶段……
融入无数人梦想的雄安,正在加快显雏形、出形象,一步一步将梦想变为现实。
“三座新城”同步立体化拔节生长
驱车行驶在雄安新区未来的主城区——启动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建设场景。
与一年前“天苍苍、地茫茫”不同的是,如今内部主干路和次干路已全部建成,可以畅通抵达正在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工地。启动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波说,这里的每一天都变化明显,隔一段时间就会多出一条路。
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建设项目已经封顶,有的正在打地基。在被称为“核心区”的一片区域,分布着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宣武医院等“三校一院”项目,其中北海幼儿园已竣工交付,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室内精装修基本完成,雄安宣武医院一期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明年移交……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上。截至去年底,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500多亿元。着眼于城市显雏形、出形象的总体目标,今年将安排230多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0多亿元。
雄安,有着鲜明的新时代印记,城市规划是读懂这座城市的密码。
60多位院士、国内外300多支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3000多名技术人员夙兴夜寐精心编制雄安规划。可以说,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
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履行属地责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
如今,规划蓝图正在从纸上到地上,一步一步变为现实。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地上、地下、云上三座新城同步推进。
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城市生态廊道和水系构成的雄安新区城建“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正全面拉开。
未建城、先植绿,是雄安的一个新理念。五年来,“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5.4万亩,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2%,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启动区中部的中央绿谷,被建设者们称作雄安的“中央公园”。这一因地势开发而成的生态廊道,总长度13公里,总面积1.7万亩。中央绿谷呈X形状,两侧是宽阔林带,中间是水系,重点设计了三个人工湖,结合周边地块功能规划了锦绣川、未来畔、风尚洲、同乐溪、悦秀湾、知行谷等多个主题公园。整个水系预计6月底通水后,将与下游整体水质为Ⅲ类的白洋淀连通,未来可望通船。
由秀林、绿谷、淀湾组成的生态空间骨架,形成城淀相望、城绿相融、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沿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将布局科学园、大学园、互联网产业园、金融岛、总部区等城市功能。
先地下、后地上,让未来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雄安新区科学规划城市“大动脉”,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都集纳在地下数百公里综合管廊中,这座城市蜘蛛网式线缆不见了,“马路拉链”销声匿迹。
在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目前已入住3万余人,1700栋建筑全部交工后将容纳17万人。这里地面上窄路密网,车辆全部地下行驶,如何保证一路畅通?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秉鑫说,他们正在开展地下5G基站建设的研究,不久将实现车辆地下导航。
今年72岁的容城县罗河村张广怀和老伴去年11月搬进了容东新家,他用“一步登天”来形容自己的新生活。“这里文化活动站、养老驿站、学校、医院等设施齐全,我和老伴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多享受一下美好生活。”张广怀说。
看不到的“云上雄安”也在同步进行。这里建成全国首个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城市计算中心是“大脑”,负责各类智慧城市系统的运算和存储功能;物联网平台和视频一张网平台负责统一管理城市内的物联网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类似人体的“神经”;CIM平台是现实世界在数字世界的孪生镜像,新区每建设一栋楼,都会在数字雄安平台上生成一栋数字大楼。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开新局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五度春秋,斗转星移,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首批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
中国星网集团是去年4月新成立的央企,其对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乃至航天科技的发展意义深远,这也是首家总部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在启动区,中国星网集团总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