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再到“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直至今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注册制”一词连续4年“现身”政府工作报告。注册制改革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不仅是发行环节的改革,也是涉及资本市场全要素、全链条的改革,牵引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由于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注册制改革须稳步推进。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在尚福林看来,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提升资本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尚福林认为,这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
“注册制改革不仅是发行环节的改革,也是涉及资本市场全要素、全链条的改革,牵引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尚福林表示,由于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注册制改革必须稳步推进。
2018年以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展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配套制度规则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尚福林认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注册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尚福林具体围绕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市场发行定价、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坚持依法从严监管这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尚福林表示,资本市场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市场。债券和股票发行都需要信用支撑,要求参与者诚实守信。只有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投资者才有可能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选择。注册制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夯实信用基础,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
尚福林认为,因为担心高价发行而设定的高价剔除机制以及网下询价安排让打新股成为“无风险套利”,助涨了短期资金炒作,容易造成价格泡沫。同时,一二级市场间的价差空间影响了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效果,也容易让企业经营者把上市作为财富套现的捷径而不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在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的基础上,给予市场充分的定价自主权,建立市场化的股票发行询价制度,提高机构投资者询价质量,缩小寻租空间,更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福林表示。
尚福林提出,推进注册制改革过程中,要统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退市机制、多层次市场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应当更加注重对资本的规范引导,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我国留有足够政策空间和充足政策工具
尚福林认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是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稳”,重点是放在稳住经济运行,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进”,重点是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尚福林表示,要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
“稳增长关键要稳预期。”尚福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而我国率先走向复苏,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充分展现了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特点。
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依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留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
尚福林表示,首先,稳预期要先稳宏观环境。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宏观稳定是最稀缺的资源。应多采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与产业、环保等政策间统筹协调;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充分考虑政策衔接和叠加效应,让政策实施效果更加精准。
其次,稳预期关键是要稳市场主体预期。微观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关系民生、就业。应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企业等重点群体的支持,畅通财政、金融政策直达机制,实施减费降税,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对制造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夯实微观基础;同时,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障公平竞争,提振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