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19:00,中国基金报精心打造的《对话·基金经理面对面》第三期正式上线。本期我们邀请到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陈玮。
陈玮是一位年轻有为的“85后”基金经理,从业经验超过14年,管理过纯债、二级债、灵活配置型基金等,是一位全能型多面手。陈玮拒绝风格漂移,以稳健制胜。
陈玮在《对话》中结合自身的投研经历,谈谈他对于当下市场趋势的看法,解构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为投资者来解读一下目前市场环境之下的投资攻守之道。
访谈金句
1.选股时,我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考虑未来市场可能的不同风格变化与行业特征,并结合整体的估值情况,进行适当仓位的均衡分配控制。通过这种方式选择出来的标的,在市场不利的环境下面,也能使风险可控。此外,我们还会结合其它风险控制的手段,包括波动下强制减仓等操作,使组合在极端情况下依然取得较为稳健的表现。
2.今年的市场上面有两个重要支撑因素。第一个支撑因素是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具备很强的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托底经济的稳增长政策对权益市场的预期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基于此,我对2022年的资本市场并不悲观。
3.提升组合收益不能简单依赖于追求更高的票息,这意味着承担了更多的信用风险。通过把握市场上的收益率曲线等方式,不断进行资产轮动,选择价格相对被低估,未来有修复机会的品种进行投资。这同样是重要的收益贡献来源。
4.行业配置方面,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既会考虑优先配置近期将从整体市场环境、前瞻性行业的经营、增长的角度等方面受益的行业,也会考虑从不同行业之间比较,选择有相对估值修复的行业。基于未来收益,综合考虑胜率和赔率,在安全边际可接受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投资。
5.一只运作良好的“固收+”产品最重要的是遵循我们对它一开始的定位、风格、特性,保持这样的风格,不作飘移,使得其在我们可接受既定的波动率和回撤范围之内,持续给投资人带来更好的收益。
文字实录
主持人:对话投资大咖,把握市场脉动。欢迎来到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的高端访谈类节目《对话》现场。我是主持人文景。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这也让许多人反思,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到底应该买什么类型的基金产品?作为基金经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又会进行一个怎样的投资操作?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中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陈玮,为投资者来解读一下目前市场环境之下的投资攻守之道。
陈玮是一位年轻有为的“85后”基金经理,从业经验超过14年,管理过纯债、二级债、灵活配置型基金等,是一位全能型多面手。陈玮拒绝风格漂移,以稳健制胜。
陈玮总,欢迎您来到节目现场。请您先和我们中国基金报粉丝们打个招呼吧。
陈玮:大家好。我是中银基金的陈玮。非常高兴参加对话节目,和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从您的履历上看,您是数学背景,从业经验相当丰富,可以说是一个多面手。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
陈玮:我的履历背景是相对简单的,数学专业背景出身,在大学和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习的都是数学。在工作以后,我先在浦发银行的金融市场部门工作。2014年以后,我加盟了中银基金,历任基金经理助理和基金经理的职位,目前管理公募基金已经有8年时间了。
主持人:这些经历对日后个人建立投资理念和投资框架带来哪些帮助?
陈玮:我的背景对现在的投资还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数学相关的教育背景和训练给我搭建了一个具有逻辑性量化思维的框架。对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固定收益类方面,这样的专业背景和思维框架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工作过程中,我也深入了自上而下的宏观流动性政策研究,经历了自下而上对各类资产的未来走势判断的研究训练。这对我从事投资与从事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非常有帮助。
主持人:我们看到近两年“固收+”基金井喷式发展,尤其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许多基民对“固收+”产品的关注度有所提升。那么,您认为做好“固收+”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陈玮:现在市场方面,“固收+”这一个词被运用得过多了。有很多类型的基金产品、理财产品,都打上了“固收+”的标签,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固收+”最重要的一点是,怎么样在风险和收益中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固收+”产品也有自己的风格、风险收益的特性,一只运作良好的“固收+”产品最重要的是遵循我们对它一开始的定位、风格、特性,保持这样的风格,不作飘移,使得其在我们可接受既定的波动率和回撤范围之内,持续给投资人带来更好的收益。
主持人:市场上做固定收益投资的管理人大部分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投资框架。但也有个别基金经理在看信用债的时候采取自下而上的框架。你倾向哪个?
陈玮:和现在中国市场大多数固收类投资经理一样,我也采用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投资框架。目前,大多数债券市场的相关性还是比较强的,市场运动的方向和宏观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