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向好,但同样也面临着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挑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稳居全球前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增长1.6倍,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00万辆。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前两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非常好,均增长了一倍多,预计今年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能大幅超出预期目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一片向好,但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实施多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将于今年底停止,在补贴平稳退出的同时,也需要维持市场增势的稳定。在供给侧,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企业带来了不少成本压力;在需求侧,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安全性”“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仍存在焦虑,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总体规模仍比较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多位汽车领域的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需高度重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去年以来的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大幅攀升,但电池供应短缺问题也随之出现,另外,电池上游原材料及其矿产资源也出现短缺现象,成本大幅度上涨,而镍、钴、锂等电池核心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压力随之增大。
“今年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是原材料的涨价(主要是电池的原材料)。如果继续这么下去,价格失控会扰乱整个市场,扰乱产业链的利益分配。”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最近新能源车普遍出现了涨价的态势,而这才刚刚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去的一段路走得非常好,不要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无序增长,破坏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的挑战。希望政府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能够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要合理地引导价格。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同样表示,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曾毓群认为,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此外,在锂电池的国际竞争中,运输配套服务是重要一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锂电池运输体系至关重要。
曾毓群建议,完善锂电池运输管理,可从严格运输准入并加强执法监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推进运输分类分场景管控措施等方面着手。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材料价格波动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以来,不少车企对车辆售价进行了调整。
“由于行业发展太快,产业配套环境尚不成熟,导致新能源汽车整体供应链资源紧张。现在电动车与同级别传统车相比,成本要高出3万元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表示。
方运舟建议,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业稳定健康发展。
他提出,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税费、金融等方面支持。延长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消费税的期限至2025年12月;建议增加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个人补贴,以及购买新能源汽车抵扣个人所得税。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低息专项贷款或发行专项债券。
此外,他还提出了稳定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建议。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同样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延缓国家补贴一至两年、简化前期补贴领取手续、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在新时期考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进行战略方向调整,以达到“提振消费、鼓励建设”的目的;三是加大力度研究、尽快完善其他激励政策以确保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停止后市场有效、持续发展,完成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也被多位代表、委员关注。
如何解决当下新能源用户面临的“充电慢”“充电难”等问题,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关注快充,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则将目光放在换电模式上。
雷军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在技术、标准、生态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较低,较难满足广大用户的充电需求,难以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此,雷军建议,要强化政策引领,统筹推进大功率快充网络规划布局;组建国家级创新合作平台,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建设服务保障,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普及。
李书福表示,车电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