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政策发力更加明确,外部冲击渐趋明朗
“两会”政策积极目标清晰,稳增长进一步加码趋势明确;俄乌事件加速通胀预期冲顶,预计3月内就会看到转机,A股市场“三底”已依次确认,外部冲击明朗后将迎来价值和成长共振上行。
一方面,从国内经济和政策来看,我们预计前两月经济数据整体平稳,稳增长效果初步显现,“两会”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清晰明确,预计后续政策力度还将持续加大,年内稳增长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从外部冲击来看,俄乌冲突影响了一系列工业品供应前景和价格预期,加速了商品价格上涨,也制约了海外央行控制通胀的手段,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不过俄乌事件最终走向的明朗以及全球需求的快速转弱都可能逆转当前的商品价格趋势,我们预计俄乌冲突在3月内就会迎来初步的结果。
对于A股本身,近期市场流动性相对稳定,压力显著弱于春节前后,建议坚守稳增长主线积极加仓,围绕“两个低位”继续布局。
海通证券:市场有望逐步转强,成长风格更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5%左右的增长目标,意味着稳增长政策将继续推进,效果已有所显现。报告中兼顾了调结构、保民生,科技创新是调结构关键,扶老育幼是保民生着力点。市场有望逐步转强,成长风格更优,如低碳经济中的光伏风电、数字经济中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国泰君安证券:惊蛰后,仍需春捂
惊蛰一声雷,万物复苏生,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密集释放积极信号,分子端将加速发力,市场暖意渐浓。但分母端负面扰动仍是市场中期约束,限制了回升幅度,勿忘春捂。
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积极信号释放密集,一方面抬升分子端预期信心,另一方面分母端亦缓解前期市场隐忧。1)稳增长政策利剑出鞘,抬升分子端预期信心。当前短期经济压力之下,实现5.5%的增长目标必须“爬坡过坎”,需要基建、地产、消费的多方配合。因此此次政策稳增长态度更加鲜明,报告提出“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及“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此外,本次报告提出“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往后看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强化,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缓解前期市场隐忧。本次报告关于房地产表述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同时亦未提及房产税相关问题,避免对居民需求端产生扰动,地产悲观预期修复。此外报告还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进一步缓解前期市场对地产信用风险的隐忧。
基建之外,还有消费。关于基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发力意图明显,基建投资预计将持续发力。基建之外还应加大对消费投资机会的重视,本次报告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同时亦提及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行业配置:1)消费:农林牧渔(生猪)/家电/社服;2)基建:煤炭/钢铁/交运/建筑/化工/机械;3)金融:券商/银行;4)消费电子。
华泰证券:关注十个增量表述行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一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主动作为,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延续“稳增长”和“政策纠偏”的基调不变,重视基建和消费两大抓手,统筹能耗强度目标,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产业政策围绕制造业、数字经济和安全发展部署。
仅考虑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增量信息,建议关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机床、汽车等)、5G、智慧城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型风光电基地、电网、水治理及地下管廊、绿色智能家电等行业的政策驱动机会。
中金公司:“两会”部署稳增长方向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仍需密切关注俄乌局势等外围环境对国内市场影响,区域风险升温可能使得中国“稳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可能使得中国稳增长更为紧迫,但如果地缘风险不显著超出预期,对A股后市表现不必过于担忧。我们近期强调今年上半年市场将依次经历“政策底、情绪底、增长底”,当前政策底已经相对明确,周末“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关政策的具体方向和力度上做进一步明确,包括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扩大有效投资、落实企业纾困、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等;“情绪底”也有望逐步确认,后续需要综合考量国内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外围风险因素影响;“增长底”在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也可能在一季度到二季度左右逐步出现。从结构上看,我们认为成长股在前期的大幅回调中风险已经有所释放,逐步在进入“逢低吸纳”的阶段;“稳增长”板块波动加大,但后续可能仍有表现空间。整体来说,市场风格相比前期“稳增长”跑赢,有可能逐步向相对均衡的阶段过渡。
当前关注三个方向:1)政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券商金融等;2)2021年已经有所调整、估值已经不高、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