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股份调整阵痛扣非10年首亏崔维星谋撤退前股价涨1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52岁的崔维星似乎是败退了。
3月6日晚间,物流企业德邦股份(603056.SH)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的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能否继续推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预计无法在3月7日开市起复牌,故申请继续停牌。
始于2月27日,德邦股份发布的涉及股权结构变动事项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一时间传言纷飞,抖音、韵达、京东等均被传为其买家。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一事件存在不确定性。在德邦股份宣告停牌前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续上涨,其中,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涨停。市场因此质疑,德邦股份本次重大事项涉嫌泄密。
26年前,崔维星创办德邦快递,并于2018年初将其推入A股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德邦股份的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也在增长。
出人意料的是2021年,德邦股份预计其实现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60%,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扣非净利润亏损,这还是其近10年来的首次。
市场因此猜测,崔维星筹划的股权结构变动重大事项,大概率是撤退。
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价涨停
停牌前夕股价意外涨停,这给德邦股份的控股股东正在筹划的重大事项增添了变数。
2月27日晚间,德邦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德邦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控股)通知,德邦控股正在筹划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申请股票自2月28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两个交易日。
不过,两个交易日后,德邦股份仍未复牌。3月1日晚间,公司发布继续停牌公告,3月6日晚间,其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因筹划事项能否继续推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预计无法在3月7日开市起复牌,故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德邦控股筹划的股权结构变动事项,引发的猜疑不断。市场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崔维星筹划告别德邦股份。
199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的崔维星开始创业,进入物流行业,他以“崔氏货运”的名义对外开展业务。当时,员工只有4个,除了崔维星及其妻子薛霞,另外两个是速达货运留下的一名司机及一名搬运工。
1998年,崔维星东拼西凑10万元,准备大干一场,但第一个月就亏了3万元。合伙人陆续离开,但崔维星咬牙挺了过来,德邦股份不断成长壮大。2018年1月16日,德邦股份通过闯关IPO顺利登陆A股市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过四年多时间,度过了最为艰难时刻,崔维星却筹划向自己一手创办的基业告别。
截至目前,崔维星直接间接持有德邦股份33.18%股权,如果其通过协议转让形式让出控制权,转让20%左右(直接间接股权)股权可能性较大。按照目前市值130亿元计算,崔维星将套现26亿元左右。
当然,也可能采取德邦控股表决权委托、德邦控股的控制权转让等形式进行。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市场对此反响强烈,抖音、韵达、京东、拼多多等都被称之为交易对象。目前,抖音已经明确否认,而京东等并未回应。
除此之外,市场反应积极还因为德邦股份股票大涨。
K线图显示,2月23日、24日、25日,德邦股份涨幅分别为5.38%、3.14%、9.99%,股价从10.59元/股涨至12.66元/股,三天的累计涨幅约为19.55%。
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前股价大涨,且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价涨停,市场质疑存在内幕消息泄密、内幕交易等异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坊间,盛传京东确定收购德邦股份。甚至,有传言称,经过一个多月的洽谈,京东确定收购德邦股份事项尘埃落定,整个快运的格局将出现巨大改变。
这些传言的真假无从证实,但股价的异常涨停,无疑给本次重大事项的推进增加了变数。
调整阵痛净利锐降至少67%
崔维星思变,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德邦股份经营承压。
经过20多年发展,德邦股份已经成为国内物流市场一支重要力量。
据披露,截至2021年6月末,德邦物流拥有末端网点30486个,乡镇覆盖率94.8%。公司拥有快递员6.37万人,分拨中心143个。其布局的干线线路2057条,自有车辆共计11524辆,自有运力占比55.7%。其仓库140个,面积达101万平方米。
从德邦股份披露的经营业绩数据看,总体上呈现增长势头。
2008年,德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净利润0.08亿元,历经12年不间断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75.03亿元,累计涨幅约为63倍。同期,净利润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增长趋势未改,2020年为5.64亿元,较2008年增长约69倍。
不过,2012年以来,公司扣非净利润增长并不明显,其中,2019年,扣非净利润只有0.37亿元,同比下降91.94%。对此,德邦股份解释称,产品价格策略调整以及持续的资源投入,致使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2020年,德邦股份推进各项降本增效、精益管理举措,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得以有效优化、改善,业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