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变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动能趋弱、复苏乏力,亟需新的理念与行动带来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增强创新实力,厚植务实合作,经济底盘愈发坚实,抗风险能力更加强大,不仅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更给各国推动经济更强劲复苏、实现可持续增长带来重大启示。
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于“实”,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与哲学关于价值的双重意蕴,把经济活动的起点、主体牢牢锚定在生产、制造、创新等劳动性活动上,为新时期人类发展引领航向,向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注入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聚焦实体经济,锚定发展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中国经济稳步向前指明方向,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逻辑带来启示。
虚实之间辨得失,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成效在疫情条件下尤为显著。
新冠疫情暴发伊始,抗疫物资全球紧缺。汽车企业生产口罩、材料企业生产消毒液……中国制造企业迅速“跨界”转产,既满足国内需求,又出口支持全球抗疫。中国制造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贡献得到再次印证。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经济构成中的差异,以及“实体为本”与“脱实向虚”鲜明对比,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硬实力。
中国以实体经济为基底,一肩挑起“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多年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第二大消费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
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砥砺前行,成功经受疫情挑战的严酷考验。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为陷入深度衰退的世界经济带来宝贵亮色。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占全球经济比重超18%,世界经济“稳定器”“动力源”的作用愈加凸显。
“中国供应链在疫情下经受考验,为提振世界经济复苏信心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具备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这样感慨。
激发创新实力,增强发展后劲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科技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发展阶段和要素条件之变,推动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转型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哈萨克斯坦南部,位于戈壁草原的江布尔州扎纳塔斯,天高地阔、劲风拂面,蔚蓝的穹庐下白色风机鳞次栉比。
这个中亚最大风电项目由中企承建,不仅有效缓解哈萨克斯坦电力紧缺和失衡局面,还让当地“居民有了新工作,财政有了新税收,城市有了新生命”。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携手合作伙伴,不断谱写创新发展新篇章,生动诠释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内涵。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在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今年2月,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将用于英国核电项目建设,这对于英国弥补能源缺口、支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协商议政的质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很多都转化为政策举措。
郭卫民举例说,围绕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2020年走访了130多家企业,梳理了115个问题,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请30多个部门逐项提出工作措施,对推进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对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民主的独特优势。”郭卫民说。
紧扣经济发展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围绕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委员建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有效拓展国内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虽然外贸面临很大压力,但委员们指出,今年外贸运行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
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充分利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扣经济发展议题开展协商议政。“我们每个季度都召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深入分析研判一个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郭卫民说,针对如何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中的重点难点,委员们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些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吸收和采纳。
心系国计,也关注民生,政协委员把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紧密结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协委员通过专题调研、提案、网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