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深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扩内需、稳外贸 增强消费市场主体活力
时间:2022-03-0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今年商务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开放,全力保持商务平稳运行。”3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当天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坚持稳字当头、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文涛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21年,消费又重新回到了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增长较快。

王文涛强调,去年外贸高增长有很多阶段性的因素,包括订单的回流、防疫物资的出口、“宅经济”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基础上,叠加阶段性因素的消退以及2021年的“高基数”,今年稳外贸的压力巨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面对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商务部将通过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市场多元化、外贸供应链畅通、外贸创新提质等四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稳外贸。

去年外贸亮眼,今年面临三重压力

2021年中国外贸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王文涛在会上介绍,我国进出口规模以30%的增速连续跨越了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达到6.05万亿美元,为2010年以来的新高。

“202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9%。去年前三季度,以美元计,我国外贸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5%,是1958年以来全球单一经济体的最高的份额,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王文涛说。

但对于2021年外贸高基数,王文涛指出,今年稳外贸的压力非常巨大,面临着三重压力;一是需求收缩,全球的疫情还在起伏反复,复苏的势头不稳,外需市场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二是供给冲击,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供给仍然没有恢复正常,即供应链的瓶颈还没有得到缓解,短期内预计也难以得到缓解;三是预期转弱,缺柜、缺工等问题持续困扰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运价成本现在还维持在较高水平。

“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有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也影响了他们接单的信心。”王文涛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需求收缩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了欧美等地区经济复苏受阻,加上近期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应该趋利避害挖掘更多的新亮点,比如RCEP以及正在推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出口转内销等方式稳定外贸市场主体。

白明建议,针对运价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的现象,外贸企业可以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降低运费或者参股航运公司来分享红利;民航公司可以探索通过客机改货机的方式达到增加运力、降低运费成本等目的;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发展化解部分物流压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短期内稳外贸,企业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出台有针对性政策,为外贸企业纾困,降低财务负担,缓解融资难题,同时,引导企业回归汇率中性。从中长期看,外贸企业需要聚焦主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不断向中上游产业链迁移,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议价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部长助理盛秋平也在发布会上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商务部将与东盟等各方共同实施好RCEP,推动协定对更多国家生效。争取年内尽早完成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联合可行性研究,拓展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争取尽早启动谈判,与东盟合作建设更加包容、现代、全面、互惠的自贸协定。

王文涛强调,从前两个月来看,外贸基本上实现了稳字当头。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稳外贸政策的落实和储备。把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到位,把金融保险等惠企举措用足用好,把贸易便利化措施抓实抓细,全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保订单、稳预期、拓市场。二是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建设,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培育新一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三是持续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发展,建设完善海外仓网络,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发展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对于今年可能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因素,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指出,一是卫生防护以及家居用品等海外需求较为旺盛;二是全球消费的圈层化将带动国内消费品供应;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将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

落实纾困帮扶政策

外贸承压的情况下,提振内需、刺激消费也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点任务。

在发布会上,王文涛表示,2021年消费持续稳定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特别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到了24.5%。

“但是商务部也看到,去年四季度以来消费下行的压力在增大,社零增速10月份为4.9%、11月份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