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临阵闹分手 新手"看门人"密集上岗
时间:2022-03-0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步入年报披露季,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已成为常年“例菜”。

证券时报记者按关键字统计发现,自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共有110家上市公司(含1家B股公司)拟变更2021年度审计机构,同比上年度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百亿以下市值上市公司共有90家,成为换所主体,占比超八成。

不过,新《证券法》实施两年来,伴随监管力度升级,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审计博弈正不断升级。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一方面,传统头部审计机构更加主动地筛选客户,甚至直言审计痛点,或者与上市公司主动“分手”;另一方面,新备案的审计机构大批招揽客户,资本市场新手“看门人”密集上阵,引发监管高度关注。

中小市值公司主导“换所”

2021年年报披露期间,上市公司再次掀起“换所”潮。通常,审计机构会在年底前进驻上市公司,开展预审核工作,此后上市公司一般不再轻易变更年报审计机构。

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年报披露前,上市公司“换所”的原因通常都是审计师与公司之间未达成一致审计意见;“A股公司变更审计机构比较常见,而在港股较少变更,通常担心频繁更换审计师会影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也向记者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潜在的各种风险非常谨慎,而上市公司不能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整意见或建议,或非无保留审计意见,致使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而最终谈崩。这是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在ST公司出现较多。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上市公司为了“购买”自己需要的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压价竞争;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对客户的优化调整;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人力和时间安排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等。

沪深交易所也对上市公司换所潮高度关注。近三个月,约1/3换所上市公司被问询,尤其是高频换所的上市公司被重点关注,并要求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双方说明是否已经开展预审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大分歧。

证监会发布的近年证券审计市场统计显示,2018、2019、2020年涉及换所的上市公司分别为294家、717家和398家。其中,2019年成为换所高峰期,主要原因为前任审计机构被立案调查,对应占比超过一半,其余原因包括审计团队人员流动、上市公司实控人要求或者按照国有企业轮换规定换所等原因。

相比之下,拟变更2021年度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数量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证券时报记者按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字统计发现,自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A股共有109家上市公司拟变更2021年度审计机构。其中,以市值百亿以下上市公司为主体,占比超八成。

另一方面,披露换所的上市公司中,有26家被风险警示,34家的2020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另外,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述换所上市公司中,50家公司预计2021年业绩下降或亏损,占比约六成。

据证监会统计,2020年度换所公司中,69家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占换所公司总数的17.3%,远高于上市公司总体非标意见占比(5.9%),非标事项主要涉及持续经营存疑、关联方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资产减值、立案调查、预计负债等问题。在涉及换所问询函中,沪、深交易所也通常都要求上市公司说明上一年度非标意见消除情况。

刘志耕表示,由于各上市公司每年的经营形势、过程及结果等都在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而注册会计师需要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重新作出分析和判断,这就不免会出现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的情况,如果上市公司不同意调整,为了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会发表非标意见。

“但不管是审计调整或发表非无保留意见,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甚至较大的影响或损失,而上市公司的目标是在确保审计调整对自身影响最小、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取得最满意的审计意见。”刘志耕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很容易出现不同的认识或矛盾,产生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谈不拢,双方都有提出解除业务约定的可能。

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进一步加大了审计报告的“话语权”。在财务类退市规定中,新增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的情形,同时将审计意见和其他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在其他风险警示中,新增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连续三年亏损且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情形。

不过,对于A股市场,频繁换所通常并不构成投资上市公司的首要参考标准。从事私募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财务总监离职、变更审计机构、财报迟到等类型上市公司都要警惕。不过,投资者对投资标的筛选过于严厉的话,会少很多投资机会,也很难获得超额收益。”长远来看,监管执行力度还是要看接下来退市具体执行情况。

博弈程度提升

2021年度更换审计机构的A股公司数量有下降趋势,但本轮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博弈程度显著提升,由审计机构方面提出的“分手”案例明显增加,有的审计机构甚至不惜违约也要与客户解约。

2022年1月6日,ST光一公告,基于2021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量及项目排期等实际情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