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A股市场骤然降温,上证指数年内跌幅超过5%,科创50、创业板指数跌幅更是超过10%。弱市行情下,多只红利基金逆势斩获正收益,成为震荡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在业内人士看来,红利基金适合价值风格的市场行情,适合均衡配置、长期投资。
红利指数基金抗跌
数据统计,截止2月27日,包括财通中证香港红利、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创金合信红利低波动在内5只红利指数基金年内涨幅超过2%,多达15只红利指数基金开年以来维持正收益,全市场红利指数基金年内平均下跌不到1%,大幅跑赢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业绩6个百分点。
谈及红利指数基金今年以来良好的业绩表现,华泰柏瑞基金表示,过去两年的货币宽松走到尽头,资金对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上升。具有红利低波属性的股票,估值水平普遍较低,成为部分资金的避风港。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ETF组副主管兼基金经理万琼分析:一是从估值看,过去2年价值风格持续跑输成长风格,有估值修复的机会存在;二是从政策面看,以红利为代表的价值风格受宏观经济影响更大,相比成长风格更加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推出;三是从基本面看,去年四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不少估值低、股息率高的公司业绩反而更加超出市场预期。
创金合信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经理孙悦认为,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作为2022年的重要工作,随后各项政策逐步落地,部分市场资金从成长板块流入到价值板块,带动了市场风格切换。
成分股行业分布不同
红利指数表现也出现分化,截止2月27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上证红利指数最近一年涨幅超过10%,深证红利指数下跌近25%,但拉长来看,深证红利指数过去三年、过去五年涨幅分别达到28.99%、60.93%,大幅跑赢其他红利指数。
据万琼介绍,目前市场上纯红利的ETF主要跟踪的是上证红利、中证红利和深圳红利这三个指数,以纯红利ETF为例,首先这三个基金选股范围不同,上证红利只在沪市选择高股息的股票,中证红利则在中证全指中选择高股息的股票,深圳红利在深市中选择高股息股票。第二,加权方式不同。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按照股息率加权,而深红利按照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最后,3个指数股票只数不同,上证红利是50只股票,中证红利有100只股票,而深圳红利是40只股票。
孙悦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各类策略间有细微的差别,跟踪的指数不一样,业绩出现一定分化也属正常。红利低波指数采用双因子策略,以红利为主,低波动为辅。目前指数成份股中银行、地产权重较高,在行业分布上相对集中。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同红利指数表现出现差异与其成分股的行业结构有关。例如上证红利指数行业分布上看,金融、能源、工业板块占比分别达到18.48%、17.84%、14.01%,前十大重仓股中不少煤炭、地产股,在去年以来的周期股行情中较为受益;而深证红利指数更多集中于主要消费、可选消费、金融三大板块,其中,主要消费加上可选消费两大板块在深证红利指数中的行业占比超过50%,与上证红利指数形成明显差异。从市场表现上看,最近一年受疫情影响,消费板块整体表现疲软,这也导致深证红利指数最近一年以来表现在红利指数中较为靠后。
红利基金适合
价值风格的市场行情
投资者应该如何配置红利指数?
财通中证香港红利投资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顾弘原表示,目前港股以估值水平论属于全球股票资产估值洼地,同时由于H股价格相对于A股普遍存在估值折让,中证香港红利等权投资指数所代表的港股高股息板块具备投资价值。
孙悦直言,红利基金适合价值风格的市场。“由于红利基金偏好价值股的特点,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属于偏防御的策略。在稳增长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渐落地,相关行业有望继续修复盈利能力。”
他提醒投资者,价值投资策略的核心是赚取企业盈利稳健增长的收益,均衡配置、长期投资或许更加重要。
万琼也告诉记者,从历史上看,红利基金往往在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时表现较好,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陆续落地,红利基金持有的相关公司的业绩有望超预期,从而迎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她表示,红利基金的主要风险一方面来自外围,美联储加息的扰动、地缘政治的变化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届时,红利基金可能有相对收益而没有绝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