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1、3月市场具备结构性机会,成长有望迎来反弹,核心在于国内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海外紧缩预期有缓和,在业绩窗口期临近的背景下,前期调整较为充分的成长板块景气度占优,性价比开始显现。
2、短期内中美政策仍会错位,本质上是疫情后经济周期的背离,人民币汇率的坚挺能够一定程度上打消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疑虑,美联储3月加息50bp的概率在下降,先降准、再降息、最后以降准收尾是一轮宽松周期内正常的政策选择,中美政策背离时期,A股表现尚可。
3、今年1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速大幅抬升,标志着宽信用周期正式开启,近10年以来四轮宽信用周期幅度和持续时间各异,决定因素在于基建、地产和制造业承载信用的能力,尤其是地产,预计当前宽信用的路径是先基建和制造业,地产不会缺席,但力度不如以往。
4、风险偏好也是内好于外的格局。国内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政策落地有望提速;海外方面,俄乌冲突升级短期内对风险偏好形成压制,对我国的影响则更多在于中长期战略层面而非经济层面。从股权风险溢价以及估值分位来看,市场在调整后性价比逐步显现,估值修复行情将有望展开。
5、配置方面,稳增长板块有阶段性兑现压力,货币和信用环境的好转有利于成长板块的反弹,景气的重要性阶段性提升,看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3月首选行业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
摘要:
1、成长归来。3月市场具备结构性机会,成长有望迎来反弹,核心在于国内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海外紧缩预期有缓和,在业绩窗口期临近的背景下,前期调整较为充分的成长板块景气度占优,性价比开始显现。短期内中美政策仍会错位,本质上是疫情后经济周期的背离,人民币汇率的坚挺能够一定程度上打消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疑虑,美联储3月加息50bp的概率在下降,先降准、再降息、最后以降准收尾是一轮宽松周期内正常的政策选择,中美政策背离时期,A股表现尚可。今年1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速大幅抬升,标志着宽信用周期正式开启,近10年以来四轮宽信用周期幅度和持续时间各异,决定因素在于基建、地产和制造业承载信用的能力,尤其是地产,预计当前宽信用的路径是先基建和制造业,地产不会缺席,但力度不如以往。风险偏好也是内好于外的格局。国内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政策落地有望提速;海外方面,俄乌冲突升级短期内对风险偏好形成压制,对我国的影响则更多在于中长期战略层面而非经济层面。从股权风险溢价以及估值分位来看,市场在调整后性价比逐步显现,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展开。配置方面,稳增长板块有阶段性兑现压力,货币和信用环境的好转有利于成长板块的反弹,景气的重要性阶段性提升,看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3月首选行业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
2、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展望3月,我们认为在“经济底+宽货币”组合下市场将迎来反弹,成长成为最具确定性的方向。经济方面,近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基建在资金和项目充裕的条件下增长无虞,地产在政策边际放宽背景下企稳信号明确,本轮经济下行周期有望在前半年确认底部。流动性方面,在经济企稳信号确认前仍将维持充裕,“以我为主”基调下降准降息依然可期。随着当前市场稳增长和低估值链条性价比逐渐降低,成长在“经济底+宽货币”背景下依旧是确定性最高的赛道,具体包括,1)数字经济领域的硬科技行业,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相关硬件行业需求明确,业绩增速仍存在提升空间;2)高景气的新能源领域,全球经济体持续加码新能源领域发展,中长期需求将持续放量,随着工业硅和硅料等上游原材料新建产能逐步投放,成本压力不断改善,推动能源革命加速;3)性价比较高的医药生物行业,医药生物板块在过去一年整体表现落后,估值在经历了一年的回调下当前已经位于相对底部,随着医药集采已成常态化事件,对行业的业绩冲击也逐步明确,多重利空因素逐渐出清,超跌反弹已具雏形。3月首选行业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疫情超预期恶化、相关标的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