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砥砺奋进正当时
时间:2022-02-2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大湾区科技研发基础深厚,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大量优秀人才聚集大湾区,人才厚度优势明显;转化能力突出,拥有完整的、世界先进的产业链,制造业厚度优势明显。优秀的人才、企业是全球竞争中最宝贵的资源,共同构筑起大湾区的“厚度”优势。

根基深厚:

为新兴产业孕育提供沃土

强大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支撑,多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基础孕育了不少优秀企业和新兴产业。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同一时间,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某产业园内,一家自动驾驶企业正式成立。

“2019年2月,创始团队带领有丰富自动驾驶研发经验的技术团队成立,创业之初,我们的团队规模不到100人,大家挤在一间非常小的办公室里。依靠一笔天使轮融资,实现了一个月内让自动驾驶汽车成功跑起来。”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光介绍。

为什么选择在大湾区创业呢?周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是久负盛名的世界工厂。在这里,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以低成本获得自动驾驶所需要的传感器、各类电子器件,可大幅缩短研发与生产周期,满足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需求。另外,因为产业链聚集,企业间有更频繁的交流和讨论,可促进自动驾驶行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快速实现自动驾驶车队的构建。”

2021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准入和登记、使用管理、道路运输(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经营收费)等相关活动。“粤港澳大湾区更能够拥抱新技术,对于自动驾驶所需的道路测试有更开放的管理制度,并且有更多的指导性政策推动发展。对自动驾驶企业的成长予以一定的资源扶持。例如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制定自动驾驶法规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政府通过市场化改革、构建完备的金融体系等手段创造出了适合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周光说道。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长来香港创办创新中心,他解释为什么来这里,MIT是世界上著名的工程类大学,但是它的研究成果90%都停留在图纸设计,或者只是申请专利的阶段,真正能够转化成商业生产的科技成果是非常少,他们希望能够跟大湾区内强大制造业相结合,推动MIT研究成果更加商业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优势。”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监方舟认为,大湾区不仅有头部的科技企业,还有非常强的制造业力量,这也是其他城市群或者其他科技中心所不具备的。

粤港澳大湾区丰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汽车企业,如比亚迪、广汽,以及小鹏汽车等扎根大湾区,一汽大众、广汽本田等合资汽车品牌在大湾区都部署了汽车厂。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和推广,自动驾驶相关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产业链。以深圳为例,深圳约有800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占全国的近20%。

周光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的几家L4级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总部都在大湾区。大湾区的自动驾驶领跑全国,而相对于全球,大湾区的自动驾驶公司虽然在企业估值上与美国的Waymo、Cruise等仍有差距,但在技术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城市化场景,大湾区的企业能够积累更多的复杂路测数据,因此在技术上有更出色的表现。目前,我们都已经向公众开放了自动驾驶出行体验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在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等产业有良好根基,最开始云天励飞选择在深圳注册成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湾区良好的产业生态。”云天励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在电子信息、制造等方面有优势,云天励飞在开展数字城市的相关业务中,需要采购的通用芯片、服务器都能够在大湾区内找到优质合作伙伴,能够支持业务的高效开展。二是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闭环。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是科技创新高地,又具备广阔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市场。云天励飞自研的算法、芯片等技术或产品,能够快速在粤港澳大湾区得到应用,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市场拓展,而且也有利于算法等技术的不断精进和迭代。”上述负责人表示。

厚待人才: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创新需要落实,人才是根本。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粤港澳大湾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一招”。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创业就业试验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布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吸引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新引进人才22.91万名,全年接受应届毕业生9.03万人。数据显示,东莞人才总量达到258.4万人,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的24.6%;高层次人才总量18.3万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人才平台1523个,通过机构引才集聚基础研究人才近万人;省创新科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